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索多玛一百二十天》:罪恶之城

(2015-03-02 14:58:32)
标签:

索多玛

意大利

罪恶

人性

分类: 随笔

《索多玛一百二十天》:罪恶之城

辛泊平

 

这曾经是一部禁片。因为它践踏人伦的色欲,因为它对生命的仇视与戕害,因为它对人性的疯狂悖逆,因为它惊世骇俗的视觉效果。然而,我们无法否认那种悖逆的深邃和穿透力。

二战期间,几个纳粹魔头从各地挑选了几十个少男少女,把他们集中在一个乡间城堡。那里,有蓝天白云,有流水潺潺,有花香,有鸟鸣,风光旖旎。然而,自然的美丽无法阻止人性之恶,无法逆转那惨绝人寰的凌辱与杀戮。纳粹魔头是故事的编剧和导演,甚至也是演员。在他们的操纵下,清纯的少男少女们没有了羞涩,丧失了尊严,而是像狗一样赤裸着,像狗一样被锁链牵着,像狗一样在地上爬行,像狗一样吃下大便,像狗一样在人前交配,像狗一样被鞭打,像狗一样被随意处死……自然是美丽的,宁静的,然而,人却远离了人应有的宁静和优雅,在一种非人的状态下演绎人类最悲惨的存在。

电影用了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一方面,是让人头皮发麻、让人窒息的残害,一方面却是宁静如水的自然景象;一方面是淫秽肮脏的色欲,一方面却是舒缓清新的音乐。甚至,那些恶魔本身,他们既是恶的制造者,同时也是恶的承受者,他们像进剧院一样观看少男少女模拟婚礼和性交,同时他们也热情地参与,做出了许多让人作呕的举动。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奇特而又揪心的张力。在这里,理性是缺席的,尊严是空白的,唯一存在的,是人人性之恶和生命的苟活。我们可以同情那些少男少女们的遭遇,可以谴责那些魔头的违反人性、丧尽天良,但是,当我们把自己也放进那个语境,我们又会是哪一个?是施虐者,还是受虐者,这绝不是遥远到我们可以无视的问题,它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都会出现,随时都会发生。人性是复杂的,善恶是非,原非那么泾渭分明,它们在某个瞬间会走向它的反面,而我们却浑然不觉。

一个美丽的城堡里变成了人间地狱。这不是一个突然降临的灾难,而是一点点形成的现实。我们可以猜想,如果那些少年在最初的伤害前反抗会怎么样,毕竟,那里的守卫是那样少,毕竟那里的预防有那么多漏洞,那里有许多可以改变的可能。或许,他们会像最后一样被杀死,但是,那时的死是人的死,是有尊严的死。而到了最后,当他们被绑在柱子上被挖眼、被剥皮、被杀戮的时候,那是牲口的死,是屈辱的死。这当然只是一种猜测,它仅仅存在于我们美好的愿望里,它无法改变历史,更无法改变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站在安全区观察一切的时候,我们没有权利指责那些处于灾难之中的人们,哪怕他的怯懦,哪怕他的自私。因为,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是最功利也是最原始的选择。说出反抗是一回事,真正反抗是另一回事,它们拥有相同的词根,却有不同的前提。我们无法用一段历史去衡量另一段历史,无法用一个选择去评价另一个选择。这才是生命的真相。

在《圣经》里,索多玛是一座罪恶之城,最后,被上帝毁灭了。这依然是人类理想的选择,毁灭罪恶,让它彻底消失。然而,故事毕竟是故事,当我们反观人类的历史,会发现,我们从来没有从这种噩梦中走出来,它会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的方式出现,重复,再重复,当正当我们庆幸它终于翻页的时候,它又一次蹲在前方,等着我们再次踏进那扇地狱之门。然而,这就是人类,我们不断沉沦,不断绝望,但也不断反思,不断希望,在曲折的文明之路上,一点点用理性照亮人性的阴影。2015/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还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