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之外
(2012-09-04 15:44:37)
标签:
陈可辛甄子丹武侠杂谈 |
分类: 随笔 |
江湖之外
辛泊平
骨子里,中国人似乎都有点侠客情怀。面对不公和苦难,西方人把最后的希望寄予上帝,而我们却是清官和侠客,然后是面目模糊指向不明的各路神鬼。鲁迅先生如是说。所以,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总是能在某一个精神区域刺痛或者打动我们。无论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慷慨入世,还是笑傲江湖、浪迹天涯的潇洒出世,那种仗剑直面人世的豪情,总是瞬间直抵人心,让人血脉喷张、快意恩仇。
然而,当我们在现实的庸常与屈辱中不断碰壁,却发现,那些所谓的侠义,不过只是成人童话的一种,李连杰的黄飞鸿仅仅是银幕形象,犹如天上的云朵一样,美丽而又虚无。喜欢陈可辛的《武侠》,因为,这部电影剥去了一般意义上的侠客光环,向我们展示了所谓武侠的无奈与挣扎。作为黑帮前二号人物的唐龙,因为一次残酷的屠杀而良心发现,于是隐姓埋名,远遁边陲。此时的唐龙,不再是呼风唤雨的江湖大佬,而是一个背叛了帮派的“逃犯”。“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黑帮电影里的经典台词,在唐龙身上同样有效。退出江湖,只是善良的一厢情愿,过去的阴影永远在不远处,随时随地吞没一个渺小的生命。
只想做普通人的唐龙也是如此,他已经不是普通人,所以,注定过不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生活。他最后的应战,不是为了荣誉,更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生存,为了做人的底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反抗有了悲情的意味。故事里的捕快徐百九失败了,因为他相信物质和法,但是“法”没有挽救一个村落,也没有让一个好人恪守好人的与世无争的原则,反而让许多无辜的生命惨死在屠刀之下。最后的正义,不是他相信的“物质和法”,而是实实在在的肉体搏斗,是一个生命对生存底线的捍卫。这是一个别有意味的主题,它让一个武侠的故事不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极富张力和可能。
是的,做一个普通人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它不需要你刻意做什么,只要顺应自然和社会的法则就行。然而,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这却成了问题。唐龙最终完成了他生命的救赎,但那种代价过于惨烈,也过于沉重。我们欣慰于他最终的解脱,但同时也痛心于那种人生之感的错位。作为武侠,他活得并非我们想像的那样潇洒和快意,他隐忍,不过是赎罪的一种方式。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虚构侠客世界的同时,是否也该想一想,江湖之外,我们现在厌倦的庸常,难道不是普通人能够享受的一种幸福?201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