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碑影:现代城市启示录

(2012-03-14 08:53:01)
标签:

唐山

地震

纪念碑

东篱

杂谈

分类: 随笔

现代城市启示录

——读东篱的碑影

辛泊平

 

读过许多关于城市的诗,城市的声色犬马,城市膨胀的欲望,城市对乡村的绞杀,城市对人们的异化,城市如刀的冰冷,城市紧张的神经,以及城市人的冷漠与沉沦,等等等等,有批判的锋芒,也有沉痛的思考。东篱的这首《碑影》写的也是城市和与之相关的城市化,然而,这里面有一个让人凌然心惊的要素,超越了普遍意义上的愤怒与反思。这个要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而是活人对灾难以及亡灵的纪念,那就是纪念碑和广场。

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年轻,所有的城市都“患有时代的狂躁症”,都林立着冰冷的吊塔,都拥挤着已经开盘和正在开盘的楼群。“土地已瓜分殆尽/新的势力范围,早在密谋敲定中/白云老无所依/小鸟狭窄的航线被挤占/风只能在庞大灰森林的缝隙间/孤独地哀嚎”在这个钢筋水泥无限扩张的加速度时代,开发商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格局和空间分配。白云与鸟儿已经没有了飘荡和飞翔的空间,即使是自由的风,也只能在楼群的缝隙里“孤独地哀嚎”。在这个城市化强行推进的时代,“与时俱进”成为最强大的理由,而那种古老的“诗意的栖居”则彻底成为遥远的记忆和乌托邦。面对这样无视人本身的城市化,人们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只能被动地接受,只能无力地诉说,因为,一只巨大的手在推动着这只怪物在以历史的名义前进,它是他们所谓的时代的轰鸣。所谓“天下潮流,浩浩汤汤”,你不能随之赶浪弄潮,就只能被拍在沙滩上。那种社会化的达尔文主义无处不在,它让所有的侵犯和伤害都获得了充足的理由。然而,敏感如知更鸟一样的诗人,他不会盲从,而是瞪大怀疑的眼睛,他拒绝集体判断,而是坚守独立的观察,于是,他从合理中发现了荒诞,从繁荣中感到了危险。

在诗人眼中,我们的城市化,正以践踏伦理的方式进行,它蛮横无礼、自以为是,而且永不满足,它不仅仅无视人们的精神诉求,还无视那些应该得到尊重的亡灵们的安宁与尊严。在中国的语境下,唐山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词语,而抗震纪念碑更是镌刻着国人惊心动魄的记忆,可怕的灾难,以及痛苦而艰难的涅槃。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这样的存在也不得安宁。在东篱笔下,抗震纪念碑成为一个刑天一样的质询者,它孤独地承受着四面八方的“围剿”,面临着最后被阴影笼罩的命运。然而,在失去理性与情感的语境下,这种质询最终没有回应,它只能留在另一个世界,作为一种符号化的存在。在这里,作为诗人的想像抵达了奇绝的境地:一个承载了人类痛苦、怀念与警示后人作用的广场,最终只能是城市的一个天井。诗人站在了上帝的视角,俯视喧嚣、冒进的城市,他预见的是未来,所以他的比喻才有了神性的高度。

读这样的诗是扎人的,它虽然没有怒目金刚的控诉,但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沉痛与不安,让人仿佛时刻提防那日渐逼近的阴影,从而感受巨大的压迫。因为,这座城市还很年轻,它可以缺乏理性,但绝不缺少热情,而那种没有节制的、盲目的热情,可以产生我们想不到的破坏力。危险不在远方,黑暗就在眼前。可以这样说,诗人写出的不仅仅一座城市的疯狂,而是整个现代都市的启示录。在这首诗里,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对都市化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词语与节奏的控制,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现与展开。沉重的主题,举重若轻的处理,都让人惊叹不已。2012-3-13夜

 

附:东篱《碑影》


这座城市,还很年轻
还在成长,并患有时代的狂躁症
那些冰冷的塔吊,毋宁说是人类的反骨
膨胀的欲望之手,在疯狂地攫取
土地已瓜分殆尽
新的势力范围,早在密谋敲定中
白云老无所依
小鸟狭窄的航线被挤占
风只能在庞大灰森林的缝隙间
孤独地哀嚎
仿佛抗震纪念碑底下那些
三十六年来仍未散去的阴魂
“灵魂居无安所,肉身不过一具行尸”
这座重伤的城市
那些轻伤的人,仍在加快围剿的步伐
东面万达广场直插云端,富丽堂皇
西面新世界中心和北面新唐佰大楼
成功跑马占地
唯南面,貌似玉在椟中求善价
纪念碑广场终将成天井
日夜被四周巨大的阴影
蚕食

2012-3-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突围(8首)
后一篇:想起童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