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9/middle/4ae881c2tc58cfb349fe8&690
皑皑的雪山,一望无尽的荒原。
当我们将“西藏”、“雪山”等等词汇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头脑中一幅幅飘过的想必是各种神圣而庄严的画面。皱纹深陷、日夜转山的喇嘛,大昭寺里永不停歇的转经筒,透彻得可以看见内心的纳木错湖水。那是一种可以直指内心的力量。当抱着对西藏的种种好奇想入非非的时候,大概不会有人想起,半个世纪前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带着无限的期望,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他们的名字是先遣连。
没有生活补给,缺少粮食、衣物,没有足够的食盐和必需的药品,限于纪律,还不能从当地居民那儿取得应急物品,难以想象先遣连是如何在这样陌生又残酷的绝境下艰难生存。再加上语言不通、强敌环饲,还有恶劣的气候条件无一不在考验着他们。历经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他们最终在阿里地区竖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和平解放西藏的使命。
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高原上,雪域高原的壮美风光一览无余,画面大气而唯美,让人叹为观止。而与这雪域高原相匹配的,正是故事中先遣连官兵们那份纯净如雪的家国情怀。在故事中,接连几封加急电报显示出组建先遣连入藏的紧迫性,隐藏之中的,是它背后代表的国家的利益与和平统一事业。因为这样一份使命在身,我们可以看到先遣连官兵如何激情满怀地奔赴藏北,看他们如何直面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如何在雪域高原挑战生命极限,如何与敌对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如何坦然面对牺牲毫无惧色。
故事中,曹海林和刘自强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彼此有着很深的嫌隙,但是一旦涉及到家国问题,两人却总能同心协力,一致对外。杨天仁在奄奄一息之际,为了尊重当地民俗,可以忍受活活被山鹰啄死的痛苦;新年里,先遣连官兵艰难地发电报,送祝福;刘自强为了拯救因缺盐濒临绝境的部队,可以在将死之际拼劲全力,把盐水湖的消息传回先遣连……所有支撑他们在难以承受的环境下坚守下去的,正是扎根于心中的家国情怀。这其中有对国家对使命的忠诚,也有对家庭的眷念与寄托。剧中,巴利祥子为鼓励患高原病的战友,深情唱起家乡的歌谣;铁汉李狄三常常在幽咽笛声中,倾诉对家乡母亲及妻儿的思念,直至临死前,李狄三念念不忘的还是千里之外的家乡。《先遣连》将对国家的大爱与对家庭的思念完美融合,展示先遣连官兵心中那份纯净如雪的家国情怀,纯粹、朴素、毫无私心,一腔热血,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