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遣连》:戏里戏外的人都值得尊敬

(2012-07-19 10:53:41)
标签:

杂谈

http://s14/middle/4ae881c2h7a1d646f98cd&690

 

一百三十多名官兵,一年时间,牺牲近半,且绝大多数是因缺盐、冻饿静静死去,想想都让人心生战栗。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先遣连》,就将当年先遣连官兵所经历的考验一一展现。隔着六十年时间,当年先遣连遭遇的艰辛,以及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像梦一样,扑面而来。

对于当下人而言,西藏就是风卷动着经幡,云裹挟着梵唱的地方,质朴、神秘、圣洁。不计其数的游人千里迢迢而来,在纯净的高原抖落一身的仆仆风尘。但对于当年的先遣连来说,踏足这片了解甚少的地域,更多意味着责任、忠诚、信仰,以及预料不到的死亡。所以,当看到李狄三放弃难得的探亲假,主动挑起进藏的重任;当曹海林明知道入藏危险重重,却为证明自己所带领旧部的英勇忠诚而积极入藏;当电报员王慧琴主动申请加入先遣连;当来自7个民族的一百多名官兵领了命,满心欢喜孤军深入时,真觉得那群人心思单纯得让人惊愕。

先遣连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对责任无怨无悔的坚守。因一纸军令,就翻越昆仑,驻守在人烟寥寥的喜马拉雅山侧;被当地居民误解,就耐心地以各种方式与当地居民互动;在漫长冬季里,用羊皮裹身御寒,以至于浑身长满虱子;靠打猎补充食物,用比赛的方式吃难以下咽的肉,以挺过严重缺盐的绝境;当战友因高原病一一逝去,活着的人还能相互安慰与扶持,一边期待着不知什么时候才会来的转机,一边继续完成担负的使命……相比于现代人喜欢在网上絮叨,先遣连那份对责任默默的坚守,越发像远去的神话。五六十代初的人们呀,即使物资短缺,也从不会觉得精神贫乏,那些喷薄的激情与理想,往往会让现代人汗颜。

我始终相信精神是“演”不出来的,《先遣连》之所以充溢着震撼的精神力量,与主创们全身心投入创作分不开。和先遣连官兵一样,《先遣连》的主创同样值得尊敬。历经三个月,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高地,每天经受着数次沙尘暴的侵袭,经历着白天、夜晚“冰火两重天”的温差,就着风沙吃饭,忍受着高原反应的不适,以及难以预料的危险。应该说,《先遣连》的拍摄艰辛远非一般剧组所能比。在演艺圈里,对工作拈轻怕重的人不在少数,听说当初《先遣连》选角色时,也有不少人对剧本喜爱有加,但畏于拍摄的辛苦而拒绝参演。像导演范建会,演员唐国强、巫刚、王千源、王新军、孙涛这样,为了再现当年英雄图景而甘愿在高原一呆几个月,在风沙、雪地里跌打滚爬,倒还真是有“先遣连”的风骨。凭这点,《先遣连》是戏里戏外都值得尊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