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静的白桦林——苏俄歌曲回放(1)

(2008-09-11 13:03:37)
标签:

卫国战争

白桦林

莫斯科保卫战

神圣的战争

80后

苏联

杂谈

分类: 四九城儿的瓶子

记得我坐在爸爸自行车大梁去幼儿园的路上,爸爸总会哼唱起一些他年轻时的流行歌曲,其中大部分是苏联的。虽然当时还小,对于内容不甚了解,但那或明快或温柔或忧郁的曲风,一直在我脑海里,不曾磨灭。慢慢地,长大了,自己也找到歌谱,学唱起来。很幸运,初中有个同学也很喜欢这些歌,我们时常一起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小路》、《灯光》——

转眼间我和她早已各奔东西,现在在我的电脑里还有这些经典的MP3,时常放来听听,回想起曾经乌有的年少时光。下面是我从网上收集的苏俄歌曲一些视频资料,纪念80后那即将远去的青春。我听歌唯一的原则就是好听的就行,不分年代,不分风格上至周璇的《夜上海》,下至《青花瓷》一律收入珍藏,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中,知音何求?

毫无疑问大部分都是所谓的革命歌曲,现在,这些歌曲对我还有强烈的吸引力。当新的压迫出现时,我们会重新评定革命的价值,我一直认为,革命不可能被彻底否定,相信不少人和我有同感。正如翻译家薛范说的那样:“今天,我们在唱当年的歌曲,理想主义的光辉永远不会在我们心中熄灭。”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1941年至1945年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莫斯科红场的无名烈士墓碑文

言归正传,先说一首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你是我的希望,你是我的快乐》,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片尾曲,曲调从开始的娓娓道来到高潮时的慷慨激昂,最后重归于平静。可谓百听不厌。

            歌词唱道:
当年阅兵回声,仍在胸中呼喝。
我们开赴前线,冲锋为祖国。
你是我的希望,你是我的欢乐。
你在战士心中,心爱莫斯科!
 
我们赢得胜利,饱经战争烽火。
人民血肉相连,亲人在心窝。
每座新的房屋,每首新的赞歌。
铭记阵亡将士,献身莫斯科!
 
俄罗斯的战士,告别平静生活。
意志坚定不移,消灭侵略者。
无边冰雪原野,多少英灵横卧。
年轻生命不朽,英勇守卫者!
 
惟有你在世界,我们不能割舍。
愿你走过战乱,生命更蓬勃。
你是我的希望,你是我的欢乐。
俄罗斯的灵魂,心爱莫斯科!
 
我们一切经历,孩子永远记得。
付出艰难牺牲,我们没退缩。
愿你美好长存,世界充满欢乐。
亲爱城市屹立,高唱正义歌!
 
沿着古老街道,人们目光闪烁。
年轻歌曲飞扬,庄严在传播。
你是我的希望,你是我的欢乐。
你在我们心中,心爱莫斯科!
影片背景:1985年,为了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苏联拍摄了又一部全景战争电影巨作:《莫斯科保卫战》。影片的时空跨度起于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对苏联发起突然袭击,详细描述了卫国战争初期苏联军民所面临的严峻考验:猝不及防的战争,红军惨重的失利,一个个苏联城市和村庄的沦陷,实力悬殊的战斗,苏军战俘沉重的脚步,逃难途中苏联群众的艰辛困苦......然而,苦难没有压倒苏联人民,苏联人民在苦难中学会了战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不可逾越的屏障,终于把号称“不可战胜”的法西斯德军挡在了莫斯科城外--影片的结尾是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全景战争电影中最为杰出的一部作品,它在内容上比同类作品更为注重历史的真实性以及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性,在艺术手段上则综合了过去几十年的电影艺术成就,达到了史诗性与叙事性的完美结合。我们无法忘记,在莫斯科/俄罗斯/苏联生死存亡的时刻,斯大林为鼓舞苏联军民斗志来到红场上检阅红军部队,受阅部队的战士们从红场直接走向炮火纷飞的战场;我们无法忘记,红军指挥员向战士们发出最后的呼喊:“弟兄们,伟大的俄罗斯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我们也无法忘记,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夫率领红旗合唱团来到阵地前沿,让《神圣的战争》的歌声与红军大炮的怒吼声一起在空中飞扬:“...让最高贵的愤怒象波浪翻滚,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

1941年6月22日,纳粹军队攻入苏联。炸弹摧毁了千百座城市,成千上万的和平居民死在炮火中。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怀着痛苦和愤怒的心情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起来,巨大的国家…”。战争的第三天,这首诗登在了消息报和红星报上(后来获得斯大林文艺奖)。
   当天,一名红军指挥官拿着报纸去找红旗歌舞团的团长亚历山大罗夫。这首诗道出了所有苏联人的心声,也深深打动了亚历山大罗夫,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一遍又一遍地念着这首诗。他连夜把这首诗谱成了歌。第二天早上他把歌抄在排练厅的黑板上,来不及油印,也来不及抄写合唱分谱,大家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抄下了词和曲。6月27号早上,红旗歌舞团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车站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据亚历山大罗夫的儿子博利斯·亚历山大罗夫回忆当时的情景:“我记得那些坐在简陋的军用木箱上抽着烟的士兵们听完了《神圣的战争》的第一段唱词后,一下子站了起来,掐灭了烟卷,静静地听我们唱完,然后要我们再唱一遍又唱一遍…”。
  《神圣的战争》是响应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第一首歌曲,在苏联歌曲编年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这首歌有一个特色,在节奏上是三拍子写成,却具有队列进行曲般的二拍子的特征。


阿列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大罗夫(1883-1946):

   苏联人民艺术家(1937),苏联国家文艺奖(1942、1946)获得者。他生于农民家庭。1900年至1902年就读于彼得堡音乐学院,1909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和声乐系,1913年以大银质奖章毕业。1928年苏军红旗歌舞团创建时任团长、艺术指导及合唱指挥,直至1946年逝世。
  亚历山大罗夫是苏联国歌(1943)的曲作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神圣的战争》、《苏军之歌》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