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本
(2010-10-04 21:10: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周记 |
终于,终于,我决定重新执笔写书。
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才出版过四本书,也实在太过丢人了。而且认认真真的为了书籍出版而写的也就只有一本,其它三本只是把报刊专栏文章拼凑结集,欠缺统一的主题,我不能说那不是书,但也实在过不了处女星座那完美主义者性向的我。
这一次,我要写的是一本有单一主题的书,首先设定书写大纲和时间表,每星期定出书写时间和地点,并且会为文章作多次修补,简言之,就是要做好这件事。
为什么老徐会立下这么大的决心?话说过去一段时间,只要我知道朋友(当然是要我认可他们的写作功力啦)有出版书籍的计划,我就会主动地、无偿地,有些时候甚至是做东请客,将他们推介给一间由一名前同事经营的出版社。从我的这种行为表现,就已经在在显示,虽然老徐已是一身铜臭的生意人,最钟情的仍然是传媒相关的工作。
上星期,与林以诺录像「睇理点睇」完毕,他说约了上次由我介绍给他的出版社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在尖沙嘴商讨有关大陆版的细节,一个客户临时取消了跟我的会议,于是我就接受他的提议,一起去「吹吹水」。在「吹水」的过程中,林以诺竟然反过来向出版社负责人推介我,还立即提出一个不错的出版主意:「你就写创业吧!现在中、港都兴起创业热潮,所以这本书一定会有市场!」出版社的人也同意。于是,我们就初步谈成了合作的方向。
写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好地写」。我三十出头就出版了第一本作品,之后,每年都有出版社问我,下一本打算写些什么呢?我说出版一本有关「采访」的书吧(那时我在杂志社从事时事编采工作)!我又曾提议出版一本两性关系的书!(终于在提议后的十多年出版了!)事实是,那年那月的我,根本没有认真地对待出版书籍这回事,就像由二十多岁时已开始许下宏愿,要一步一步地走完整条丝绸之路,但到今天仍然没有落实。究其原因,是年青时,我对计划的观念是:今年落实不了就等下年呗!结果是大部份计划都没有成事。
老徐幸运地今天仍有气息,但年月过去了,也不一定说今天急起直追就可以把昔日计划逐一完成。那年一位资深作家曾赞赏我行文有「笔气」,但今天自己也知道这道「气」是泄了。所谓的「笔气」,其实是源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和年青人才拥有的敏锐,过去了的就是千金也赎不回来。当然,年龄的增添自会给我们的笔另一种「气」。但,无论如何,你就是写不回去的了。同理,今天要是给我步行丝绸之路,只怕也没有可能获得同一样的感观了。
说到写作,老徐过去还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没话要说就把笔杆束之高阁,别要浪费读者宝贵的资源:时间。但后来读村上春树的<关于跑步>,在这本作品里,他既是写跑步,也是写「写作」。他主张写作跟其它工作没两样,要划出时间和地点,即使没有所谓的「灵感」,也要执起笔来,文字是会流出来,而且愈写愈有。后来跟彭浩翔聊天,他说惊憟小说大师Stephen King在他的<On Writing>原来也有类似观点。
既然决定要重作冯妇,为何设定的目标又这么保守?一年出版一本书,也未免太过没志气吧!老徐认为,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内容患质不患量,我情愿把精力做好一杯「奶茶」,总好过匆匆忙忙地冲出十杯时而过甜时而过淡、不冰不热的红茶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