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法兰克·罗伊·赖特和勒·柯布西耶等四人并称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们在老冯上学的时候,可以说是同学们共同的偶像了。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1903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14年他依据预制设计原理所作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设计使他在建筑界名声大噪。他在此时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但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便得以受到重视。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式任命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战前凡"德"费尔德曾任该校校长)校长。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
“包豪斯”在文革以后中国的建筑以及工艺美术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近几年,由于市场热衷于“欧陆”风格等一些浮华的东西,使得设计师们也步入了一些歧途。老冯个人最推崇的就是“包豪斯”的设计原则。老冯认为这一原则概括了技术与艺术最和谐的结合技巧,从实际功能和技术出发,充分地发挥美术和雕塑的综合作用,是“包豪斯”的最大的特点。具有功能、结构美的艺术品,是最为大众所欣赏的艺术品。
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团结艺术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一起创造新的实用而美观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业制品和房屋。为培养能担负这个任务的新型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学采用了“工厂学徒制”,学生入学后须先经过半年的基础教育,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原理与实习”。基础教育完成后,学生方能进入工厂和工作室,接受三年的学徒制教育。成绩合格者获“技工证书”,成绩优异者可经过考试升入“包豪斯建筑研究部”,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包浩斯文凭”。
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浩斯宣言”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最高纲领:
“完美的建筑乃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注入建筑的精神,免于沦为可悲的‘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当转向实用美术。”
“艺术不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艺术家是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工艺技师,上帝赐予的灵感使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均不可或缺,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立起屏障的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双手建造起一幢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且以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臂,将它矗立在云霄,使它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