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苦路是指当年耶酥被判死刑后背着十字架走到刑场的那段路。那个圣经里最哀伤的故事是从城东的狮子门开始的,这段石块铺就的小路因耶稣途中所受苦难之处分为14
站。

第一站是当年宣判耶稣死刑的广场,如今是一所小学,石灰岩块操场便是其旧址。第二站是耶稣被鞭打,披上荆棘冠,背上十字架的地方。
苦路站站都有传说,记录了耶稣遇难的历程。游人在导游的带领下重走耶稣当年的苦路。

墙上钉着青铜雕刻的罗马数字,标志着苦难之路的历程。这是第三站,耶稣背负沉重的十字架,第一次跌倒的地方。

第四站,耶稣遇见母亲,玛利亚很悲伤,抚摸着耶稣的脸。

第五站,耶稣支持不住,用手撑着石墙,西门帮助耶稣。

耶稣撑在墙上的掌印

沿着石阶继续前行
第六站:有个名叫维洛尼卡的妇女拿手绢替耶稣擦脸上的汗,发现都是鲜血,后来悲伤而绝,以其名建维洛尼卡教堂,安葬在此,手绢目前保存在圣彼得大教堂。

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的地方。

第八站:耶稣安慰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
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的地方。

沉重的十字架有六公斤
第10-14站在圣墓教堂内

“圣墓教堂”是基督教圣地,又称“复活大堂”,是耶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

第十站,耶稣被剥掉衣服。
第十一站,耶稣被钉上十字架。

第十二站,耶稣死在十字架上。

第十三站:耶稣从十字架上被取下来放在石板上,大理石上沾染了耶稣的血迹。

第十四站,埋葬耶稣的圣墓。人们排着长队,依次进入。

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他领回耶稣将其安葬在此。3天后,抹大拉的玛利亚来到墓前,发现堵墓门的石头被挪开了,门徒发现裹尸布和裹头巾还在,人却不在了。此后耶稣多次向门徒显现,耶稣复活了。
世界各地的信徒们来圣墓教堂虔诚地祷告。

“最后晚餐”圣地,马可楼前的大卫像。

这里下面一层是大卫王墓——犹太教,中间一层是“最后晚餐”圣地——基督教,楼顶是清真寺塔,三个宗教齐聚一栋楼,真正展示了耶路撒冷的曲折历史。

马可楼里,石头台面上立一棵金橄榄树,据说这里就是耶稣与十二门徒共用最后晚餐的地方。

大马士革门——耶路撒冷最漂亮的城门

耶路撒冷历经沧桑,古老的城门墙上弹痕累累。

以色列是个全民皆兵的国家,所有适龄男女青年必须依法服兵役,然后才能升入大学或就业。 
年轻的士兵们虽核枪实弹,却笑容灿烂地向我们招手。

孩子们活泼可爱,喜欢在镜头前摆POSE.

小学生还男女分校,这边是女校。

这院子全是男生
拉宾广场,原名叫特拉维夫国王广场,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这里出席“赞成和平,反对暴力”的盛大集会时在这里时被刺杀身亡。

1994年拉宾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和平”不仅仅是拉宾的愿望,也是许许多多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是在经历又一条苦难之路,当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六百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的种种苦难,真令人心悸动容。
纪念馆形状呈一字排开且深入地下,馆内不给拍照。
纪念馆采用三棱柱形结构,棱柱的顶端是玻璃天窗,可以使阳光洒入室内。它的典型标志是两个巨大的圆锥体,圆锥体上部向上伸出30米,圆锥体内部贴着死难者的名字和照片;圆锥体下部深埋至地下的岩石,是对那些无名死难者的怀念。
纪念馆里展示从1940年起,德国纳粹党计划性地屠杀犹太民族的各种图片和文献。尤其是受难儿童纪念馆内,长廊纵横、微光幽暗,看着墙上孩子名字及照片,让人揪然心痛,一些团友不禁泪流满面。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纪念馆,更是站在普世人性的角度,冷静反思大屠杀产生的根源,甚至对犹太人自身的反省……相比之下,我们缺少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也缺少对历史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