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尽管巴以争纷不断,“耶路撒冷”的含义却为“和平之城”,阿拉伯语意为:“圣城”。
金顶照耀着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旧城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圣地。

登上橄榄山,俯瞰圣城。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个对比强烈的城市,城市的东西两部分发展水平悬殊,同处一城却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

阿喀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意思是在远方的清真寺,是为了纪念先知从麦加和麦地那展开夜行跋涉来此所建。

耶路撒冷金门,封闭的城墙门,等耶稣回来时会再打开。

橄榄山曾是耶稣布道和居住的地方,《圣经》里许多重要事件发生在这里。

“主泣耶京堂”是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堂,教堂形似一颗泪珠,象征耶稣的眼泪。耶稣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震惊于第二圣殿之美丽,并预测其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泣。

大主教?

圣地读经

橄榄山虽遍布基督教圣迹,但是多少年来埋葬犹太人的古老墓园也在山上。 
墓地,鲜花,小鸟...

山上约有15万个墓穴,其中包括撒加利亚等许多犹太教拉比。

橄榄山将是末日耶和华降临的地点,那时在这儿安息的人就会最先复活,因此这里的墓穴价格也自然是天价。
当年耶稣骑着驴驹沿着这条路,在众人“和散那”的欢呼声中进入圣城耶路撒冷。


橄榄山下的“喀西玛丽园”绿荫环抱,耶稣被捕前曾在这里祈祷。

“喀西玛丽”希伯来语意为“压榨橄榄”,这些树都是与耶稣同一时代的。

橄榄树历经千年风霜磨砺,虽盘根错节,却枝叶繁茂……

守护橄榄园的神职人员

橄榄园旁是“万国教堂”

“万国教堂”由16个国家捐献金钱所建,奉献给神作“万国祷告的殿”,故得此名。



离开“万国教堂”,从这里进入西墙广场。

广场房屋的屋顶上有六块青色标志物,代表着二战时期被害的六百万犹太人。

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

“西墙”又称“哭墙”,亦有“叹息之壁”之称,是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

哭墙中间有屏风相隔,男女分开,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有纸帽备用。

许多徘徊不去的祈祷者,或以手抚墙、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

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

哭诉过历经的苦难,洗洗手,擦干泪...

哭墙是庄严的、厚重的,也是沧桑的,凄凉的;在哭墙的上方是闪耀着金光的同样著名的伊斯兰教圣地;附近还有耶稣的圣墓教堂和苦难之路......不同的宗教圣地同处耶路撒冷,让之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