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又名殷墟,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2006年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珍宝馆在地下,入口墙上是个甲骨字符,博友清风飘来告诉我是个“子”字。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殷墟的青铜文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出独特的东方色彩。殷墟出土青铜器种类繁多,器形厚重,铸造工艺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司母戊鼎——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高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875公斤,它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件为复制品。

司母辛鼎——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保。

铜方尊——通高44.3厘米。方尊的肩部四角各铸有象头,象鼻上卷;四角的中部各铸一“多齿角龙头”,造型精美。

青铜觥盖




陶制品。那时候输水系统就用上陶制三通、两通啦。


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卜甲


车马坑——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左下脚为出土的道路遗存。
商代士兵头骨,还有箭头在颅骨上。

殷墟时期要举行一系列非常血腥的祭祀仪式,借以除妖避邪,镇宅安居。“人祭”与“人殉”野蛮残酷的祭祀和殉葬方式,在殷墟时期达到了极致。
下图为宗庙建筑四个步骤之一安门仪式中埋置的门卫的头骨。
著名的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

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