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中法两国国旗的北疆博物院——北疆史话
(2018-05-04 08:33:56)
标签:
历史文化桑志华北疆博物院古化石 |
北疆出世(北疆史话之二)
但是,没能对建馆施工现场监督的桑志华对建筑质量极为不满意,按照桑志华自己的验收结论是:“这里的配套还不完全……一些工程上的缺陷需要返工。”
升起中法两国国旗的第三天,桑志华亲自在这所建筑物四周植树,另外还开始种植250个以上品种的草本以及灌木类植物,桑志华的目的极为明确:要将北疆博物院的四周做成一个“植物学花园”!
这点非常具有象征意义:桑志华是把北疆博物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开始美化、装饰这个他本人并不满意的新家。
在桑志华的坚决要求下,博物院内部工程开始返工,而桑志华并没有甘于监工身份,他带领下属们开始把大量标本拆箱、布展,另外,还要替这些珍贵的古化石“净身”,并且涂胶,以免将来展出时受到腐蚀损坏。
到了1923年春季的三四月份,各地教堂送来的大约150种各类植物已经被种植在了博物院大楼四周,桑志华显然还不满足,派遣自己的保镖兼仆人连仲专程去南口山区搜集植物,连仲不负所托,带回来超过四十个北京燕山山区的植物品种。
这时,桑志华后期在华科考的主要合作伙伴来到了中国,他就是德日进。
德日进是巴黎天主教学院地质学教授布尔先生的助手,也是法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得知桑志华在中国庆阳发现旧石器时代古生物三趾龙化石之后,经过多次来函协商,两人终于达成合作协议,成立一个法国“古生物考察团”。
1923年5月15日,德日进从法国启程,路经上海来天津。
德日进古生物学家的身份与桑志华这位动植物学家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两人的目的一致:互取所长,共同探索。
但是,好似在预示两人的合作并不会那么顺利,就在德日进动身来华的同时,“法国古生物考察团”的目的地发生了宗教性质的军事暴乱,暴乱者打击的目标就是基督教神甫与教众,在那一带传教的神甫们已经被迫躲进当地驻军的军事要塞避难保命。
桑志华去年在包头火车上认识的朋友马福祥这次又帮了大忙,马福祥此时任宁夏总督,甘肃地界也归这位被桑志华称为元帅的伊斯兰将军管辖,他接到桑志华请求协助的信件之后,派出了一支全副武装的护卫队,“古生物考察队”终于得以成行。
七月,桑志华与德日进的“古生物考察队”乘坐火车到了包头,从这里,他们将要顺黄河溯源而上到达甘肃境内,这是一条绕了大圈的远路,但也只能这么走,这条路相对安全得多,从山西、陕西到甘肃,一路土匪多如牛毛,而这条“弓背”旅途,都处于马福祥将军的势力范围。
“古生物考察团”终于有了预期的收获,在宁夏府对面的横城,他们发现了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接近完整家庭的化石,除了碎骨、牙齿以外,还出土了大量石英岩做成的粗糙工具——未经过精心打磨的石器,这是旧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
在一个叫做油坊头的地方,“古生物考察队”又有了重要收获,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层,从这一地域,科考队出土了一批中世纪时代的动物化石,有三趾马、无角犀、龟等。
尤其,还发现了一些属于不同时代的古老的陶瓶,再加上大量打磨过的小燧石工具,桑志华他们断定这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工业残留物。
化石陆续出土,装满了几大木箱,正在人们兴奋地等待新发现时,一个意外几乎中断了科考——一个中国民工死于一次土石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