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桑志华自然科学家神父大兵 |
分类: 子金山侃史观点交流处 |
原来,法军在一战中战况不妙,连神甫们也被征召为随军牧师,但桑志华没有被调回国内,天津也有德国租界,德法两国在中国虽然没有开战,但也相互对峙。
大兵桑志华被派往北塘一个哨所担任哨兵,桑志华万万没有料到,自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竟然是为了肩扛步枪在桥头站岗。
桑志华没有丧气,更没有放弃,而是趁机考察中国的桥梁建筑以及白河入海口。
滑稽的现象:一个士兵肩扛上了刺刀的步枪,到处调查地质水文与物产物价,更甚的是,洋大兵还详细记录了当地气象变化,连一天也没漏下。
5月底,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法国为了增强天津占领军的力量,从殖民地调来了越南军队,这些正规部队替换下了桑志华这些业余新兵,考察又能继续了,让桑志华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外国的部队能在中国国土上随意调动?
桑志华这次的目标是进入太行山区,却风传不久前有几名外国神甫在那一带被害,尤其山西省会太原,义和团遗风尚存,人们深恨洋人,洋神父在街头被暴打一顿是很常见的事情。
随从们担忧安全,桑志华却不为所动,依旧坚持进入山西境内。
吉人自有天相:餐车上的一个临时小酒局,桑志华认识了一位稍通法语的山西军官,该军官极为佩服洋神父的学识,派遣自己的下属护送桑志华一行安全到达太原教会。
太原教会的神甫告诉桑志华:去山西内地反而安全些,那里民风淳厚,信教的乡民也不在少数,但首先要学会过老鼠的生活。
老鼠的生活?桑志华马上体验到了:就是必须居住在洋人们称为“窑子”窑洞中。
“窑子”中,桑志华提心吊胆难以入睡,但一夜体验后大为赞赏:冬暖夏凉,简直是人类最佳居处!
连仲报告:附近山区一帮强盗刚杀死了一个男孩子,仅仅是为了抢夺他的两头毛驴。
桑志华坚持继续前进,雇佣的骡夫自行做主绕路避土匪,却使科考驼队历经了悬崖凶险,一头骡子滑倒,把驮载的给养摔下山谷。
考察队面临断顿,幸遇当地一位好心的教徒李先生相助,李先生慷慨解囊热情招待了科考队,并告诉桑志华:你们最大的麻烦不是食物,而是你们佩戴的快枪,散匪们想偷,大股土匪会抢,遇到大兵会以非法持械理由干脆没收。
桑志华左右为难,却神使鬼差接到了当地政府转来的法国驻天津总领事乔尔布业的信件,信中竟然是加盖了领事馆公章的“武器携带许可证”!
李先生认为这是圣母玛利亚帮助了神父进士,桑志华明白却法国政府想得到什么:立即派人把刚得到的一块水晶矿石标本送往天津。
法国的“武器携带许可证”让关卡士兵恭敬放行。连仲却告诉桑志华:根本没有携带武器还要证这一说,是洋文红印起了作用,现在的中国官方,随便一张洋文纸条就能被视作“圣旨”。
财主李先生临别告诫:这一带穷人都是小偷,不偷盗无法生存,尤其食品,穷鬼们的信条是“生瓜梨枣,见了就咬”。
桑志华发觉骡夫每顿饭以土豆为食,便有意随意摆放摆糖果、面包、肉干等美食做品行测验。
没想食物不见减少,骡夫却反过来关心他的饮食,每次见面都询问:你吃了吗?
桑志华学着用汉话回问大伙:你吃了吗?
任何人都回答吃过了,但桑志华知道他们根本没有进食。
最后终于明白,这是中国的问候语,与早安、晚安一个意思。
桑志华真心实意准备了食物,却遭到骡夫们的拒绝。
连仲告诉桑志华,因为事先讲好不管饭,骡夫们不会沾雇主这种便宜。至于李先生所说“见了就咬”的小偷?过路人饥渴了摘些瓜果,在中国确实算不上偷盗。
桑志华大为感慨,以扣发工钱作威胁,才使骡夫吃了自己准备的饭食。
没想第二天一早,骡夫送来了一只颜色罕见的黄鼬,这是骡夫觉得“欠情”,夜里没休息捉到标本作为回报。
桑志华拿出半串铜钱,但骡夫认为猎物应该属于工具的主人,猎物是借用桑志华的捕鼠夹捉到的,所以拒绝收钱。
桑志华坚持付给报酬,骡夫怯生生提出索要捕鼠夹子。
桑志华为难了:这是野外捕获啮齿动物的工具,还真离不开它。
连仲告诉桑志华:中国有许多格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其中一句。桑志华醒悟了,愉快的赠送了捕鼠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