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凤图的“破锋八刀”与二十九军大刀队——中华剑道

(2018-03-26 07:31:36)
标签:

历史

文化

马凤图

破风八刀

大刀队

明代,由于倭寇的骚扰入侵,经官方许可认定的武学专著留给了几部传给后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书中收取了长、短兵的各家武艺,甚至也收进了“无预于大战之技”的拳法,但书中没有剑法,甚至也没有收录刀法,只是后来,戚继光改十八卷《纪效新书》为十二卷时,才收录了《辛酉刀法》一谱。

及至清末民初,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利,使执政的慈禧太后对民间习武由严禁转为支持态度,同时也助长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民国建立,一些开明的武术家开始将自己之前秘不示人的的技艺写成论著,与武侠小说一起推向社会,1919年李剑秋撰写了《形意拳术》,向恺然 陈铁生等著的《国技大观》在1923年出版问世, 1929年万籁声编纂了《武术汇宗》等。

值得一起的是武术大家马凤图,与其弟马英图同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武术宗师,1924年任冯玉祥所部白刃战术教研室主任,主编了《白刃战术教程》,期间又与胞弟马英图一起创编了寓枪于棍的"风磨棍"

尤其,马凤图所研究总结的“破锋八刀”,被当时西北军广泛用于训练和实战,“破锋八刀”后来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杀出了威风,但是,马凤图的长子马广达却在此役中以身殉国。

马广达也以刀法见长,曾任冯玉祥部手枪队队长,而手枪队就是29军大刀队的别称,因其队员装备为人手两把二十响盒子炮,外加一把大刀,所以正式名称是“手枪队”,其实就是喜峰口抗战前的大刀队。

马凤图以武学爱国,经导致老年丧子,其人其风,可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正是这些民间武术家,借助武侠小说家在文坛刮起的侠风,慷慨献出自己绝密技艺,给了29军大刀队灌输了胆气与侠气,一场大刀对决大炮的精彩大戏在长城喜峰口壮烈上演,使得日军自9.18侵华后的常胜战事首次受挫,侵略军的狂傲之气被迫有所收敛。

之后,也正是这些“武林”中的文武大侠们,为后辈金庸大师找到了他作品中一贯的主题: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1933年,狂妄的日军占领了东北全境并不满足,派出重兵逼近长城,39日,日军占领了长城重要关隘喜峰口,大炮阵地修筑在了不远的山头,炮口高昂,瞄准了中国华北大地。

37日,驻山西阳泉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奉命开往前线对日作战,就在日军占领喜峰口的当天,也是39日,29军却接到接管长城喜峰口防务的命令。

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手中接管喜峰口防务?长城抗战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荒唐。

29军开赴前线时,军长宋哲元写下了“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区区十个字,字里行间凛凛透出一股豪侠正气。

但是,29军装备简陋,全军只有16门山、野炮,重机枪不过97挺,轻机枪每连只有两挺,战士们手中的步枪多为汉阳造和山西自己仿制的三八式;而进犯喜峰口的日军兵力为服部、铃木两旅团,仅另外配备的炮兵联队便装备有4815075mm的榴弹炮或山野炮,此外,在掷弹筒和轻重机枪装备的密度上,日军超29军不知多少倍。

更要命的还有一点:当时29军装备的步枪有效射程仅有200米,而日军的步枪有效射程为400米,射程差了一倍,这便意味着:不到200米之内的距离,中国士兵只能挨打却无法还手。

接管防务的命令,听起来是防守,但现在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地道的进攻战,这分明是让29军将士用血肉之躯去迎接日军的飞机、大炮、机关枪,宋哲元还有胜利的机会吗?

有机会:29军除了为国为民的侠情之外,还有一样日军没有装备的“法宝”——几乎人手一把的中国大砍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