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诸行刺吴王僚全景揭秘——中华剑道

(2018-01-08 08:40:59)
标签:

文化

奇闻

鱼肠剑

专诸

吴王僚

专诸在捧着一条烤鱼,吴王的侍卫在仔细检查专诸全身,侍卫仔细打量烤制的大鱼,但没人敢破开鱼腹检查。

公子光举事在即,临上场专诸却打起了退堂鼓,原因很简单,自专诸被公子光豢养以来,生活无比优越,专诸心里明白:天下从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在预支将来的欢乐,以命还债是滑不过的。

据东周列国志描述:专诸家中还有一个八十岁的白发老娘!百善孝为先,专诸因此心存犹豫,多次推托行刺时间。

知子莫若母,专诸的母亲知道儿子徘徊于孝顺与大义之间,索性替儿子做了决断:自缢而死。

母亲一举解除儿子的后顾之忧,让儿子心无挂碍地去完成承诺。

姑且不评价这种行为是伟大还是愚昧,作为一位母亲,这肯定是为防止儿子失“信”而作出的最悲壮行为。

东周列国志属于明代历史小说,母亲为了一个信字,不惜儿子的生命甚至自杀,这段记述是不是曾经发生过?已经不好考证了,但这段悲壮的故事却揭示了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的剑道!

司马迁在《史记》曾给剑道定义四字“信廉仁勇”,第一个字就是信!中国人历来信奉人无信则不立,剑道的基础就是从“信”字开始夯实的。

专诸在将烤鱼献给吴王僚。

据史载,吴王僚的老母似乎也觉察到儿子危险,嘱咐吴王僚在外衣里面裹上了三层铠甲。

专诸扮成烧鱼的厨师,把鱼肠剑暗藏在鱼腹中,趁送鱼之机抽出鱼肠剑,利刃直透三层重甲,吴王僚当场毙命。

就此,专诸一举成名,同时被载入青史的还有专诸手中的凶器!

一把青铜短剑,直透三层重甲,这该是一把什么样的青铜剑?

画面:绍兴“朱利尧”制作(鱼肠剑)

今天的铸剑高手已经能够复制史书中的鱼肠剑,让我们来试试,这把仿制的鱼肠剑能不能一下穿透三层铁甲?

先秦时期,铠甲大多是由坚固的牛皮制作,在重要部分还镶嵌有青铜或者铁质甲片,吴王僚的三层铠甲据诸多史书记载为“狻猊”制作,有学者称“狻猊”皮就是狮子皮,但狮子皮的坚硬程度怎么也比不上水牛皮,我们仿制的鱼肠剑确实能够直透三层厚厚的牛皮!

看来,这段关于青铜短剑的记载是有实施基础的。

画面:仿制的青铜剑穿透一个人体模型。

专诸的鱼肠剑是这么长吗?

《吴越春秋》中记载:“既至王僚前,专诸乃擘炙鱼,因推匕首,立戟交轵倚专诸胸,胸断臆开,匕首如故,以刺王僚,贯甲达背,王僚既死,左右共杀专诸,”

根据这段记述,我们可以大致猜想“鱼肠剑”并不太短,应该与这把仿制短剑差不多,最起码能够把一个人从前胸捅到后背!

专诸从大鱼口中抽出短剑,刺向毫无防备的吴王僚。

擎,即擎举,擎鱼,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厨师见到一国之王,肯定是将盛放烤鱼的鱼盘举过头顶敬献,考虑到鱼肠剑的长度,专诸不会让鱼身体影响到刺杀深度,还是应该迅速从大鱼口中抽出短剑,闪电一般刺入吴王僚的胸膛。

史籍中记载的比较细致:“……因推匕首,立戟交轵倚专诸胸,胸断臆开”,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专诸先于吴王僚中招,吴王僚的侍卫反应并不慢,几乎是在发现匕首的一瞬间就率先动手,但专诸还是凭借临死前的一股爆发力将鱼肠剑刺入吴王僚身体,这段眨眼间的时间差,就应该是专诸从烤鱼口中抽出短剑的时间。

鱼肠剑的故事,揭示了专诸母子的信与勇,也侧面证实了一点:一把短剑能够改变国家命运,但我们也不禁惋惜:倘若专诸掌握了庄子所说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高超剑术,历史是不是会改变轨迹?

最起码,母亲不至于用自尽的方式逼迫儿子守信,能够全身而退的专诸会不会就此得到继位吴王阖闾的再度重用?这段揭示剑道真谛的故事还能不能流传到今天?

历史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只能假设,无法再现,历史中留下的所有谜团,都已经成了千古之谜,这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专诸刺王僚,就其事件本身来说,不过是权力争夺过程中的一次兄弟相残,虽然主角专诸母子行为展示的格外壮烈,极富于悲壮色彩,但还是与现代人们所认为的侠义沾不上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