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军事吴国越国 |
分类: 青少读物《孙子伐楚》 |
二十九、血染夫椒
上苍看来保佑越王:天空云厚,夜色如墨,人目不能及远,便于登陆偷袭;
上苍看来难为越王:北风渐烈,其声如啸,船帆不能张扬,不利靠岸强攻。
利弊各半,苍天哪边也没有照顾。
夜黑视线不佳,有利也有弊,夫椒守军不易发觉越军登陆,但越军同时也航行缓慢,水色看不见,不知湖水深浅,一旦搁浅呢?所以勾践传令全军落帆,划桨前进,并且放下小船探明航道,以烛火指引越军战船缓慢划进。
风大呼啸贯耳,有弊也有利,不能扬帆疾进,损失了速度却换来了隐蔽,夫椒山上的吴军也就更不易觉察越军行动。
勾践传令:大军船队直插夫椒之间的水面,兵分两路,各自做好登陆准备,只待大军在水面集结完毕,听帅船击鼓,即分头展开攻击,力争一次登陆成功。
视线不清,登陆是难事,越军只有先派走舸登陆,在岛上以火光表明战船能够靠岸的地点,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总强似白日强攻。
等了许久,越王终于看见了岸上的火光,两堆之间相距极远,中间都是战船能够靠岸的地点,左右岸边都出现了类似信号!
勾践果断下令:擂鼓!夫椒大战就此爆发。
战鼓大作,也就没什么保密可言了,在勾践的想象中:岸上的吴军应该是被从梦中惊醒,正心慌意乱,是越军抢滩登陆的最佳时机。
进入夫、椒之间水道的越军战船随着战鼓的指挥分为两列,同时开始按照岸上的火光信号分头抢滩,此水道是东北西南相向,约莫有一半战船可以扬帆增加船速,近似侧风航行吧。
勾践的指挥船位于水道正中,在这里两面眺望,可以观察登陆战况,当然,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但等到越军登陆之后就不同了,勾践可以根据火光判断战势,用战鼓给予指挥。
两面的陆地都出现了零星光点,那无疑是惊慌失措的吴军在举起火把乱窜。
勾践前后望去:夜沉沉,雾霭霭,月朦胧,水朦胧,;侧耳细听:风呼啸,浪打浪,鸬鹚掠水,夜枭凄厉!
显然没有什么意外敌情。
只是有一点不安:没有聆听到预计中的吴军战鼓。
只是有一点不顺:抢滩登陆的越军船只大量搁浅。
这定是侦查水道的小船工作不细所致,要给予严惩也是战后的事,现在只能命令士兵涉水泅渡登陆了。
随着指挥船的鼓点一变,军纪严明的越军开始了有秩序的跳水运动,越军士兵自幼摸爬滚打于水中,身上只要不着甲,却也性命无忧,一霎时,太湖水中,如同煮水饺一般,尽是沉浮涌动的越军头盔。
虽地处江南,初春也寒气犹在,再加北风送冷,越军还是有不少体质稍弱的士兵受冷抽筋溺毙于水中。
登上夫椒陆地的士兵也好不到哪儿去,出水才见两腿抖,浑身透湿,内外如冰,人手握不住兵器,是先寻敌血拼?还是先避风烤火?
烤火肯定是奢望,背后战鼓咚咚,号角连连,剑光血气催征人,春风送冷冻战士,跑起来吧,运动能驱寒!
这些,指挥船中的勾践体会不到,勾践眼中:点点火炬如星,已经开始向吴军的滩头战地纵深蔓延,看来抵抗微不足道。
勾践果断下令:除了留守船只的士兵、负责警戒的战船,全军下水,抓住战机,扩大战果,一举拿下夫椒!
大量的越军士兵水淋淋的涌上了夫椒滩头,所遇到的,哪里是什么微不足道?开战至今,还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还没看见一个吴军士兵,最大的敌人是冰冷的湖水,刺骨的寒风!
主帅胸中激动,心头如火;士兵浑身寒战,遍体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