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秦军援楚第一战
(2015-08-27 08:43:35)
标签:
军事文化历史秦军吴军 |
分类: 青少读物《孙子伐楚》 |
其实,秦军由北线迂回到了吴军主力右侧,到了距清发水不远的稷地,此地背靠大别山,左邻清发水的上游支流渚水,距郢都门户雍澨东北处不足百里,如突袭郢城,兵车从清发水下船,一日可至郢都!
秦将子蒲也是个用兵持重的将才,对楚军急切收复郢都的心情表示了理解,却不予支持:认为远没到与强悍的吴军正面相对的时刻,建议还是由楚军自己开战,秦军呢?了解敌情与地形,暂时观战?
史载:子蒲曰:“吾未知吴道。”——还不清楚吴军的作战风格。
这里决不是有些专家们理解的不熟悉道路,假如称“楚道”,那就另当别论了。
子蒲、子虎不是怯吴避战,身负哀公之命,千里远征楚国,怎么着也要首战出彩,一旦有失,有损的不但是西秦国威,可能连楚国军民士气民心都要大受影响,子蒲不得不慎重。
也来稷地汇合的沈尹戌显出了目光远大及军事才能,支持了子蒲的意见,并且表示可由自己所部在郢都北方先行骚扰作战,至于子西、薳延等部?子蒲出了步鲜招:秦楚主力顺清发水径直南下,进入长江,秘密登陆南岸,以绝对优势兵力,首战聚歼背水设营的吴军夫概部!
这的确是鲜招,但也是步险棋:夫概此时驻军沂地,位于郢都的大东南,一旦军情泄露,被吴军堵住归路,那将有可能造成秦楚主力全军覆没结局!
令尹子西认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吴军主力集中于北线,南方战事一起,则必然会调其主力扼守长江主道,以拱卫郢城,郢城也是个江畔城市,吴军不会不理睬来自长江下游的威胁。
获胜关键在于时间,只要能速战速决及时回师,再将运输大军的战船摆出个顺长江进击郢都的架势,长途奔袭夫概就还是安全的。
计定速行,秦楚联军集中所有舟船,孤注一掷般袭向了沂地。
大军偃旗息鼓,日夜行舟,顺利登陆长江南岸,地点位于沂地上游不远,此时的夫概还蒙在鼓里,连兵力都未集中,所部还在楚越边境一带“筹粮”――说穿了就是抢劫百姓。
此时的吴军主力也发觉了北面有军队活动频繁,但具体军情又不得而知,只得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对“失踪”了的秦军,孙武表示出了忧虑:秦军远来,不会刻意避战养军,知己不知彼,胜负即在两可间,何况现在的孙武连知己也做不到,吴军各部自顾“发财”,不再是那支号令统一的大军了。
长途奔袭的战事,最易出现预想不到的变故,尤其军情,一旦泄露,甚至能出现自投罗网的情形,这种情况就被秦楚联军赶上了:大军登陆之时,大批百姓一见来了军队,被唬的转头就跑,老百姓近来早就被夫概的“熊兵”给害苦了,一见长江来了大批军队,谁还有闲心看看旗号?
子西断定:秘密已经不存在,现在需要改变部署,采取应急措施。
子蒲也是位战场奇才,立即决定,由楚军马上向吴军发起突袭,秦军负责接应,此时贵在速战,不能给夫概留下备战时间!
事情还就是这样,正在快活的夫概得到部属急报:大批楚国百姓从西面奔逃而来,经逼问,从长江登陆了大批战车军队――决不是吴军,这点夫概是清楚的,吴军来此,怎会不预先通知他这王弟将军?
夫概紧急集结部队,就这样,楚国的百姓救了夫概!
薳延部为前锋的楚军,本欲奇袭吴军,但遭遇到的却是紧急集结起来的有备吴军,突袭变成了迎面交锋。
就战力来说,虽然夫概所部是经过整补的残军,其战力大打折扣,但薳延所率的部队也是被夫概打破胆的士兵,还是无法与克星夫概部相较,两军交汇,来袭的楚军首先气绥:夫概还是老作风,身先前敌,带头冲锋,只一个对撞,楚军便溃退下来。
得意的夫概觉得这次又逮住了一群绵羊,怎肯放过送上门的美餐?这比打劫穷百姓还要“事半功倍”,不假思索,随即催军追杀,岂知半路杀来了“克星”!
正在肆意追杀溃散楚军的夫概突然发觉不对头!来袭的楚军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战力?莫非是在诱敌?
延伸阅读:地名解释:“吴都姑苏”。大约在今天苏州一带,因城内筑有“姑苏台”,所以也称“姑苏”。
古时候吴人称女子为“娃”,据说吴王夫差专为西施修建的宫殿就被称为“馆娃宫”。据考古学家推断:馆娃宫很有可能就在今天位于苏州市南郊的灵岩山,2500年前,夫差不惜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在馆娃宫附近建成了一座高300丈、宽80丈的巨大高台——姑苏台。
站在姑苏台上,周围300里范围内的景色都能尽收眼底。台上楼台亭阁、假山鱼池,气魄非凡。
当年用的木材都是从太湖走水路运送,因往来舟船太多,以至造成“木塞于渎”,今天的木渎镇就是由此而得名。
如今,灵岩山的寺院内,还有玩花池、玩月池、琴台等地名,据说就是夫差与西施赏花、抚琴的地方。
夫差曾专门用木板铺了一条走廊,木板下面再铺设陶缸。每当西施在长廊上翩跹起舞时,木屐踩出的声音,通过木板下陶缸的回声,有节奏地传来,清脆悦耳,夫差如痴似醉,他把西施的舞蹈称之为“响屐舞”,把这条长廊命名为“响屐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