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柏举大战的混乱时刻

(2015-04-25 06:52:48)
标签:

文化

历史

吴国

楚国

夫概

分类: 青少读物《孙子伐楚》

柏举大战就此意外爆发!楚兵表现上前堵截的有,避而走之的有,傻愣待宰的有,驱车横冲的有,哇哇大哭的有,――怎么还有大哭的?被自己人、车辗踏,伤身断腿,心中还能不觉得冤枉委屈?

很快,惨呼声变成主旋律,大多竟是由于自己两翼部队回兵车急救中军所致。

原来,左翼武城黑,右翼薳射,发觉中军势危,本能地身先士卒,驱战车靠拢中军,可是战阵之中,哪容得没见旗鼓号令的兵车乱驰楚军自己的士兵成了武城黑、薳射两军的障碍,自相辗杀是不可避免的,更可怕的是车阵一乱,战马也晕了:怎么不像往时?主人怎么胡乱指挥?哥们儿该把车往哪拉呢?

马晕出自于人晕,兵晕来自于将晕,将晕受累于帅晕!

主帅囊瓦彻底晕菜!当然是抱怨敌军,敌军即是那犹如一群黑熊般扑来的“熊兵”,熊兵不熊,尤其是那领头的大个――夫概!

夫概!此人绝对是当时吴国第一猛将,其武艺之高超,胆力之超群,战场之勇猛,大概连伍子胥都自愧不如。尤其今日属自行其事,就为了一舒近日的郁闷,杀人成了追求快感。

其时夫概浑身血迹,头脸遍赤,摇头即血雨四溅,举手便惊恐响起,踏步趟一片狂呼,剑落则骨肉撕裂。

恶魔一般,鬼怪相似,称狂人不足以道其狂,呼疯子不足以显其疯。身后五千“熊兵”早已不用其指挥,准确说是夫概正在用行动指挥,犹暴熊扑苗圃,分开嫩枝,直指囊瓦的中军所在!

夫概也并非属一味狂杀莽撞之徒,知道手下“熊兵”并非活熊,体力有限,不可能这样子一直打下去,兴奋之际却也没忘了观察敌情,尤其是那囊瓦的帅旗,好!就在前面不远,囊瓦!送上来!

这时的夫概充分地发挥了他的战场天分,身先士卒将部队引向有囊瓦帅旗的地方,很清楚:那里一定是楚军的命门所在!

囊瓦的梦醒了,大王可能赏赐的黄金、府第、美女......都成幻,惊惧稍缓,浑身面条相似,怎么也直不起腰来。

遍体冷汗不听从自己的意愿,一个劲的直往外窜,身下不知何时透湿大片,谁知道那是尿液还是汗水?现在仅剩了一个念头了:离开这片地狱,躲开不远的恶鬼!

楚军士兵一直没能体验胜仗滋味,士气本就低落,这时乱了阵式,更乱了军心,想豁上抵抗,可敌人在哪里呀?能实际接触到吴兵的毕竟是极少数,不好,生命的威胁来自背后!――背后滚来了救援中军的兵车!

两翼前来增援的武城黑、薳射两军,已经不顾己方的伤亡,扑到了夫概步卒的身后,夫概所部此刻眼看大势不妙,毕竟是在楚军的战阵核心,尤其是,楚兵如蚁,杀不胜杀,自己士兵的兴奋能维持到几时?

楚军经夫概所部如同虎入羊群般肆意砍杀,一时尸横遍野,但楚军中也有不少勇士,已经意识到索命的敌人在突袭中军,一些自觉组织起来的将士逐渐形成了战斗力。

更不妙的是,从囊瓦中军迎头扑出了一股强悍楚军!

是那位名字有点恶心的史皇,此时的表现却并不恶心,在主帅囊瓦丧胆之际,并未慌乱,决心拼死救主帅,掩护囊瓦转移。此举眼看就要力挽楚军厄势,一举扭转战局!

恶运看来已经青睐夫概,因为此时的战局竟然渐趋相持,慌乱的楚军已经开始了有组织的抵抗,现在是在拼杀,已经不是肆意杀戮楚兵了,巨大的数量优势抵消了“熊兵”的彪悍,就是夫概本人,也需要挥剑数才能前进几步了。

还好,具体接战点,都是步卒云集,楚国的兵车由于自己的士兵所阻,还靠不上疯狂的吴兵,乱战之际,连远距离兵器弓弩都派不上用场,双方较量的还是步卒的近战技术与体力胆气。

这方面夫概的“熊兵”占有绝对优势,吴国步兵本来就傲视诸国,夫概的私兵更是优中选优,训练方面更不是楚兵所能相提并论的,楚军的精锐步兵大概此时尚在策划训练中。

插一句:方城的楚军不在此例。

但就算楚国的方城部队强于吴兵也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因为这支部队其时正由沈尹戌率领赶在途中,沈尹戌凭直觉感到前线战局不妙,改变了奔袭吴国水军的部署,直接赶来同主力汇合,但总归远水不解近渴,帮不上柏举前线混战中楚军的忙。

最可怕的是:囊瓦突然清醒了!

囊瓦本来欲逃,但在拉史皇一同弃军出走时,被史皇坚决拒绝了,并且连正眼都懒得再瞧主帅,径直率自己所部迎头扑向看来势不可挡的吴兵,临行时还甩了一句:“大人逃生去吧,我现在不愿活着了!”

直把个主帅羞得满面通红,脸烧之际,好似胆气略有回转,神智也逐渐清明,提胆起立于兵车之上,一望之间,豪气顿回:战士们正在浴血奋战,可怕的吴兵已经步步受阻,安稳看来不是问题了。

咿呀!怎么吴兵不显得那么恐怖了?

为帅者,当然不能鼠目寸光,关注的当然也有远方,统揽全局么!囊瓦再站高些,极目眺望远处……

远处突然杀声连天,战鼓催魂!

一望之下,囊瓦大惊失色!当即挥动令旗……

延伸阅读:1、《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

2、“金钩”。古代的一种短兵刃,因为最早产于吴国,所以也称“吴钩”。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曾撰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得“吴钩”美名传诵千古,乃至家喻户晓。

根据出土于秦俑一号坑东端长廊部分的吴钩:钩体如弯曲的镰刀,分身、柄两部分,一次铸成。钩身齐头,截面作枣核形,对开两刃。柄系实心的椭圆体,通长71.2厘米,宽2.3~3.3厘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