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带来了曲艺春天
(2014-09-06 09:18:50)
标签:
文化历史曲艺相声滑稽剧 |
经过几届春晚,曲艺,特别是相声成了春晚的中坚。不知道你统计过没有,春晚从开播到现在,一共上了多少段相声,上过多少段曲艺节目,这可是个大数字。我就单给您举一个例子,冯巩,马季的这位弟子,从1986年登上春晚,一直到今年,一届没拉,您算算,这是多少届?多少个节目?
相声演员冯巩回忆:“1985年呢,这是个虎年,我就创作了一个作品叫《虎年谈虎》。我跟刘伟演,演了以后效果很好。有一次我们在广播剧场,慰问广电部的老干部演出。我不知道春节晚会剧组去了,演完以后,一个人就过来了,我一看我认识他,黄导。黄导说,冯巩这个节目还行,挺清新,挺热情,春节晚会剧组呢,现在还是我导演,我就希望你能够参加审查。
我当时受宠若惊,也战战兢兢、心惊肉跳,哪想到春节晚会的导演,看完我们的节目以后,到后台找我,选我参加春节晚会的审查。我和刘伟就去了,就一路走来,有惊无险,领导呢也提了不少的建议和意见,都是很中肯的。包括对那个什么喝着虎虎酒,什么戴着虎皮帽,他说现在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啊,要保护动物啊,怎么能喝虎虎酒啊,它是很高的高度,站在人与自然的高度去谈这个语言,我觉得讲的很在理,经过方方面面的领导同行的反复地帮着你去提高,然后这个作品最后就播出了,那是第一次。”
现在您算出来了吧,从1986年到现在,冯巩已经连续参加了29年春晚,这,了得吗?他能不家喻户晓吗?
说起曲艺形式的创新,一定得说一下四川的王永梭先生。他是位大学毕业的学者,他创造出来的谐剧,应该是新中国曲艺事业中新曲种创造最成功的一个例子。他创造的谐剧,一人多角,跳进跳出,绝对符合曲艺表演的规律,他又加上了化妆,有个固定的人物,使曲艺的表演画面增加了新的冲击力。今天谐剧在四川红火的场面,要得益于王永梭先生的大胆创新,这也是曲艺的生命力所在的原因。1986年,四川谐剧艺术家沈伐的作品《0.7》就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这对于四川谐剧来说,也是个大事件。四川谐剧作为四川独有的曲艺形式,在四川有着太多太多的粉丝。今天的沈伐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四川谐剧传承下去,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投入到谐剧中来,。
电视给曲艺带来了新的机遇,电视让曲艺火了。但曲艺人知道,他们的舞台并不仅仅在电视上,打根儿起,曲艺就在老百姓中间,这个理儿,不用说也明白。更别说咱曲艺的娘家人中国曲协了。您瞧,这是上海的滑稽戏走进社区,他们的观众就是老百姓。这样的演出在上海非常受欢迎。
王汝刚这样说:“上海滑稽戏其实分为两部分,一个称为独角戏,一个称为滑稽戏。独角戏属于我们曲艺范畴,它的表演、表现的形式呢,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甚至更多,和北方相声差不多。表现的手法呢,是说学演唱和乡绅说学逗唱,只不过是一字之差,但是这个一字之差呢,其实更说明我们上海的独角戏更注重于演,我们可以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出现非常多的人物,来演绎这个段子。
我们在剧场的票价是非常便宜的,我们用亲民的低票价吸引观众。现在很高兴地看到,有不少年轻的观众开始来看我们的滑稽戏和独角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