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小传
(2013-09-28 14:01:04)
标签:
约瑟夫·洛克玉龙雪山传奇探险家美国 |
洛克的前半生坎坷经历使他习惯了这种旅途艰难。
约瑟夫·洛克于1884年1月13日出生于维也纳一个男仆家庭,少年略显性格内向,总是幻想环球旅行,并为此自学了包括汉语在内的各种外语。
少年时代,洛克于维也纳大学预科毕业,他坚决拒绝父亲为他设计的未来职业——牧师,独自逃离维也纳去漫游欧洲,机缘巧合登上了一艘邮轮打工,
此后的十二年,洛克依靠对夏威夷土生树木的深入研究,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植物学界的地位,从最初级的植物采集员自修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植物学教授,并掌握了匈牙利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阿拉伯语、汉语等10种语言,大概也正是因为这点,在洛克与夏威夷学院之间因为自己收集的标本归属权闹翻之后,顺利在美国农业部谋得远东地区农业考察员的差事。
1922年2月11日,洛克从缅甸进入云南,5月9日,洛克第一次看见丽江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下的人们用最朴素的态度欢迎洛克,他想去哪就去哪,当地没有人阻拦,人们只是对他这个人好奇:初到中国的洛克具有美国政府代表身份,拥有国民政府丽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派的武装卫队,举止近乎夸张般豪华奢侈,尤其随身携带了大量谁也说不明白是干嘛用的诸多工具、仪器。
在当地纳西人或者藏族人看来,这个大鼻子白人无疑是一个外国王爷,没人知道,洛克随身携带的所谓仪器大多是他自己设计的生活用具。
洛克的帐篷如同一间舒适的书房,桌椅床铺俱全,书架上霍然摆放着数册东巴经书,而洛克本人却能够舒服地躺在浴盆中,热气中传出悠闲的口哨,那曲调竟是在模仿东巴们念唱经书。
后来撰写《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介绍他曾邂逅的洛克:“他有许多天才的发明,如折叠椅、折叠桌、折叠浴缸、热水瓶等等。无怪乎他所到之处,当地人敬畏之余无不把他看作一位外国的王爷。我本人能侧身于他的侍从之列也深感荣幸……”
金沙江对岸,洛克的马帮探险队沿着玉龙雪山的东麓艰难前行了七天之久,在地图上,丽江到木里只有一百多英里的距离,但在崇山峻岭间,他们估计要长途跋涉10至11天时间。
已经想好了为《国家地理》撰写的游记的题目——《黄喇嘛之地——国家洛克地理学会探险家访问中国云南省丽江雪山之外的异域木里》。
洛克的豪华探险队已经快要接近木里王的木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