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进京(243)
(2012-11-14 13:46:25)
标签:
文化传奇总督林则徐大运河 |
分类: 传奇小说《佛汉拳出世》 |
243
中国南方的官员北上进京时,一般都是借道京杭大运河水路,那个年代,没有高速公路及橡胶轮胎,连铁路也没有一根枕木,要想不受过度颠簸的长途旅行,那就非水面舟船不可。
林则徐也是绕行东路走的大运河这条进京水路。
毕竟是一方总督进京,必要的仪仗还是相当威风的,沿途地方官员自然也依照惯例来码头迎来送往,必要的官样程序及礼节,在任何朝代都是一般表演。
据说现代之和谐社会已经高度进化,地方首长干这活路更辛苦了许多,接送高级领导已经需要出动六大班子迎到本地边界,送至地方出境界碑方才“依依不舍”告别。
但林则徐一路谢绝了各地官员的盛情,沿途经过各地运河码头,也就是稍作停靠,补充一下饮水及菜蔬粮米,从不下舟应酬,这也不仅是中军副将高欢的劝诫:大人在官场树敌甚多,还是莫要登岸涉险的好!
其实林则徐深知中国俗语:客走主安乐!应承官样虚景劳人累己,哪如在船头拱手一揖?
别处可以谢绝登岸,前面不行了,总督船队已经进入了直隶地面,那直隶总督琦善已经提前派员知会:林大人进京,事关国家气运,琦善不敢疏忽慢待,已经在安肃码头备下薄酒,为林大人接风送行,且有要事与君商讨,万勿推辞。
对于这种职务平级但爵位高于自己的满大人同僚,可不能用对付其它官吏的方式予于应付,那直隶不同于湖广,京畿卫戍重地,实际地位高了内地总督许多,大概唯有财源广进、兵力雄厚的两广总督方能与其比肩。
实际上,就是琦善不如此殷勤,林则徐也会登门拜访的,座舟中还囚禁着一位直隶总督府属员,钦赐巴图鲁,已经要死要活哭闹了十数日,不把案犯移交过去,总是个难以丢开的麻烦。
大运河安肃码头,两位总督隆重相会了!
琦善热情得令人感动:“呵呵!昨夜喜鹊枝头欢叫,琦善已知必有贵客临门!今日得见林大人风采,此生无悔也!幸会,幸会,林大人得见天颜,可喜可贺,舟船颠簸,一路辛苦,琦善备好薄酒,为林大人接风洗尘。”
林则徐却不愿如此套近乎,疆臣面君路上,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与其他朝臣交往过密,这最犯天子忌讳!语气也就不卑不亢:“琦善大人别来无恙,林某圣命在身,不敢耽搁,大人心意林某领了。
琦善佯装生气:“林大人指日高升,莫非怀疑琦善打秋风不成?琦善实有肺腑之言相告,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林则徐笑了:“侯爷这是责怪林某‘话不投机半句多’么?有言但讲无妨,下官就在此受教了。”
琦善见相让林则徐留宿驿馆太难,也就只能把自己对林则徐的期望在码头上表白了:“素闻林大人督军得力、查烟风火!进京得见天颜,实乃仕途看好……但对严禁鸦片,则有可能招致亡国之祸,大清百姓祸福,赖于林大人片言,千万谨慎啊!”
林则徐对这种论调,早就心有防备,日后辩理朝堂,还是免不掉唇枪舌剑白刃相博的,也就微笑静听这位国家重臣有什么新鲜说辞。
琦善见时间紧迫,索性开门见山:“为禁烟之事,现在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天子召大人晋见,自然是欲仰仗大人天资,但严禁鸦片之事,事关国运,琦善不得不直言相告,唯盼林大人莫要做下误国误民之千秋憾事!”
林则徐几乎晕了:严禁鸦片反而误国误民?此论调倒真是首次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