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痞儒(169)战和关键时刻
(2010-07-12 15:17:43)
标签:
文化大明皇上义父历史蒙古 |
分类: 历史小说《大明痞儒》 |
169
刘大夏被几个粗鲁的蒙古兵推了进来,杨继于一边打量着对方,一边挥挥手叫蒙古兵出去。
杨继于冷笑:“刘阁老也成了杨继于的故人?杨某不记得在北京还有什么故人,杨府一家上下不是都叫皇帝给灭了吗?”
刘大夏自我介绍:“老夫乃甲庚辰科进士第九名刘大夏,与杨将军乃是同科出身。”
杨继于闻听“同科”,不由想起了代自己科考的妻子鲁慧儿,越发面若寒霜:“刘大夏!你不是朝廷的监军么?”
刘大夏躬身:“正是,杨将军自金殿一别,已有数年未见。”
杨继于冷冷:“前日不是已经来上门说教了么?你这还是做说客来的?”
刘大夏低头:“不,刘某前来谢罪!”
杨继于惊异:“谢罪?此话从何说起?”
刘大夏看来态度诚恳:“刘某昨日才知道将军原是于少保的公子,前日语言有些不周,还望于公子海涵!”
见刘大夏刻意于公子的于字,杨继于剑眉怒竖:“那又如何?”
刘大夏却不理睬杨继于的反感:“刘某自少年起便极钦佩于少保的为人,于大人的英雄卫国、高风亮节是我中土士人的楷模!”
杨继于冷笑:“可是他在中土却被杀头,蒙古却为他树了英雄碑!”
刘大夏一时语塞,迅即有了说辞:“那……那蒙古鞑子也太工于心计!将军且莫被他蒙蔽!”
杨继于又是冷冷一笑:“我父一生忠君报国,常对我讲:马革裹尸、为国捐躯是于家的责任,也是荣幸!可万万没料到他没死在疆场却以叛国罪名死在刑场!”
刘大夏勉强辩白:“那……那是曹吉祥使坏……怪不得皇上……”
杨继于拍案站起:“我义父杨韬宵旰勤政、做人谨慎,他又是遭了哪个卑鄙小人的暗算?如何又死于非命?我杨继于为大明血染征袍,为国戌边,我又身犯何罪?狗皇帝竟派人取我性命!我的妻子、未出世的儿子又如何冒犯了狗皇帝?竟让他们千里颠簸,含冤而去……”
刘大夏低下了头,忽然跪倒杨继于面前。
杨继于更加冷漠:“刘大人如此大礼!杨某承受不起,您快快起来!”
没想到刘大夏却一头磕出血来!毫不讳言:“杨韬大人全家遭祸!罪在刘某一人,刘某愿以死谢罪,求将军不要怨恨皇上!”
杨继于有点震惊了:“你……”
刘大夏双眼不在回避杨继于的怒视:“是我!当日与杨大人廷前争辩的是我,劝皇上查抄杨府的是我,设计诱捕杨将军的还是我!”
杨继于恨恨发问:“老贼!你为何要谋害杨家?”
刘大夏毫不畏惧:“老夫没有要害谁,我当时只是忠于朝廷,觉得应该如此。”
杨继于怒斥:“你忠于朝廷?难道杨家是奸臣么?”
刘大夏摇摇头:“非也!杨韬大人为保郑和太监的航海日志出言不敬,皇上虽然将他训斥,并未施惩戒,更未想加罪于他。不料杨大人急火攻心,加之年迈体弱竟于当夜暴死朝房。”
杨继于心痛无比:“义父……”
刘大夏继续坦言:“当时你手握重兵,若得知乃父死于非命岂能善罢甘休?从大局着想,老夫建议皇上封锁杨府,夺你兵权,若遇抵抗,只好将你格杀!”
杨继于咬牙切齿:“你好狠毒!”
刘大夏开始冷笑:“老夫万万没想到的是,你竟会投靠蒙古人……”
杨继于手已经按在了“菊一文字”上:“你住口!”
“老夫更没想到,你是于谦于少保的儿子!”刘大夏眼睛紧紧盯住杨继于,停顿了一会儿才缓缓说下去,“于少保一生以抗击蒙古入侵为天下人所崇敬,老夫不愿意看到他的儿子因投靠蒙古而遭受唾骂,刘某奉劝将军珍惜家君的声誉,离开蒙古!此事刘某罪责难逃,老夫愿以死向杨丞相谢罪!向于少保谢罪!老夫向将军谢罪!”
刘大夏一边说着,猛然将头向沉重的书案上撞去!
杨继于大惊,一把没有拉住,刘大夏血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