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痞儒(167)和谈背后
(2010-07-01 12:22:02)
标签:
文化大明历史义父营帐蒙古 |
分类: 历史小说《大明痞儒》 |
167
明军谈判使团回到了大同,张文甫默默拉在了后边,失魂落魄地走进自家营帐,口中还念念有词:“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巽与之言,能无悦乎?悦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万不儿一把抱住张文甫:“甫儿你可回来了,大哥患了失心疯了!”
“什么?”张文甫清醒过来,急忙跑到柴胜榻边:“大哥!”
万不儿有些气力败坏:“唉,好好儿地,怎么就魔怔了?”
柴胜被绑在卧榻上,怒睁双眼,口里不住地喊:“谁是凶手?谁是祸害?放开我……”
张文甫扑到柴胜身上:“大哥,我是四弟!”
柴胜疯狂大叫:“死敌不在蒙古,在北京!死敌是官兵,是那个混蛋皇帝!颠倒是非,还唆使老子替他卖命!”
外面刘大夏匆匆进来:“外面来了北京的信使,皇上有明旨”
“哈哈哈……”柴胜连连大笑:“皇帝,皇帝?皇帝!颠倒是非,鸟嘴一开,功罪颠倒胡来;眉头一皱,杀你全家老幼!”使劲盯住刚刚进来的刘大夏“你也会有那一天,你怕么?”
万不儿几乎要哭了:“大哥,你到底怎么了?”
柴胜咳出一口浓痰:“呸!这种货色才该杀、该刮!该断子绝孙!”
刘大夏大惊失色:“你……你疯了?”
柴胜依然大叫:“什么身边太监不好?什么奸臣当道?都是骗人的幌子!他不发话,谁敢?”
万不儿吓的捂住耳朵:“我没听见,啥都没听到哦!”
刘大夏也快疯了:“反了、反了!来人啊!”
“且慢!”张文甫拉住刘大夏的衣袖:“刘大人,借一步说话!”
刘大夏疑惑地望着张文甫,不情愿地跟了出去。
张文甫将刘大夏请进了自己卧室,回头对侍从下令:“你们出去!”
侍从领命退出,营帐内只剩下二人,刘大夏怒气不已:“张通判,你我都是明白事理的读书人,军营出了这种大逆不道的人,这分明要造反嘛!”
张文甫摇摇头:“柴将军半生戎马,心中只有一个尺度:那就是忠于皇上,为朝廷效力。他没有野心,也不会造反!”
刘大夏犹自义愤填膺:“你说他忠于朝廷,他为何目无君父?”
张文甫痛心疾首:“他心中评判的是非尺子,也就是他的信条被杨继于砸烂了!”
刘大夏不解:“此话怎讲?”
张文甫突问:“你知道,杨继于是谁的儿子?”
刘大夏迷惑:“笑话,他父亲是阁老杨韬,谁人不晓得?”
张文甫一字一句:“杨韬只是他的义父,他是于谦的亲生骨肉,是于谦的儿子!”
刘大夏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啊?你……这话当真?”
张文甫点点头:“他原名叫于尚贤,乃小生乡试同科,在杭州守墓时曾与小生有一面之缘。他父亲乃大明第一功臣,却以叛国罪名被屈杀;委身于义父名下,杨韬谨慎勤政却又无端惨遭横祸!他的妻子、未出世的儿子都死于非命啊!”
刘大夏不由动容,颇感愧疚:“老夫惭愧,老夫惭愧!”
张文甫长叹:“杨继于自己也是有功无罪,泱泱大明,却无他容身之处!这……这又是谁的罪过?!”
刘大夏震惊了,怔了许久才喃喃自语:“果如你所言,老夫难逃干系……”
张文甫叹了一口气:“柴将军正是面对这些才心意失落!他不是造反,刘大人莫要再为朝廷造一宗冤案!”
张文甫望着刘大夏,刘大夏睁开眼睛,表情极其严肃:“我辈儒生贫贱不移,所求不过四事而已:只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生平全此四事,虽死无憾!”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文甫喃喃重复,对刘大夏躬身作揖:“小生受教!”
刘大夏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张通判,接下来与蒙古和谈,就看你的了,你乃名师高徒,前途无量,望好自为之!”说罢对张文甫深深一揖,悄然退出了房门。
刘大夏回到自己住处,将随身书籍整整齐齐摞好,衣物、卧具仔细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才整整衣襟向京城方向叩拜:“万岁,臣有罪!罪不容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