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痞儒(111)痞子与儒生各有不同的另类烦恼
(2009-09-25 08:44:41)
标签:
儒生通判大明痞子张文甫蒙古文化 |
分类: 历史小说《大明痞儒》 |
111
咱们老百姓,今个真高兴!
国家出了英雄,百姓们自然要跟着高兴起来,奔走相告自不必说,就连猪肉涨钱、物价飙升也好似忘得一干二净,做官的贪贿话题也没有了吸引力,大家的眼球、舌头、耳朵都被诱导到了一个话题上:民族英雄万不儿!
但是,接受了昨日在翠香楼的教训,英雄万不儿本人却谦恭起来,绝不敢再轻易伸头说自己就是大英雄万不儿!要是再有人请教兵法怎么办?甫儿不在身边,不儿只能忍耐。
做明星的日子很难过,从此便没有了隐私,公众人物么,总要注意形象,这令爱出风头的万不儿极为痛苦:连可能遇上熟人的地方都不敢去了!这日子还有啥乐趣?
没办法,谁让咱是英雄了呢?有得必有失,既然豁上做英雄,那就免不得要付出点代价,所以,万不儿虽然心痒难熬,也就只能忍了,藏在人堆里听说书也把脑袋捂得严实实的,几经化装才敢在街头上溜达溜达。
不过,话又说了回来:听人民夸赞自己,总是很舒服,万不儿就发觉了这一点:几乎百听不厌,从没有耳膜疲劳这一说!
听来听去,万不儿不由也相信了自己就是真正的大英雄,那些杜撰出来的丰功伟绩都成了真实存在,万不儿深深相信了:自己曾把蒙古兵打得落花流水!曾三进三出厮杀在蒙古大营!曾万里长征到北方,为国家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不过,有几处地方要以真面目示人,那就是去几个衙门走走过场,兵部要去报到,吏部要去备案,户部去要粮饷,礼部去问规矩:不是说明天就到了皇上给摆庆功宴的日子了吗?
百忙之中,万不儿竟然没有忘了张文甫。
傍晚,万不儿兴冲冲回到住处,一进门就大叫:“甫儿,甫儿,我给你要了个官儿!”
张文甫也是刚回来:“轻点儿,轻声点儿,这话传出去不大好听!”
万不儿得意地递过一卷文书:“你念念,本将军不识字儿!”
张文甫接过委任书,打开一看:“随军通判?这个官儿是几品呀?”
万不儿抓抓脑袋:“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我问了,这里的规矩是先发工钱后上班,明个儿我陪你去户部领薪银,顺便问问是几品官!”
庆功宴举行在晚上,万不儿与张文甫白天去了户部的小窗口,户部官员噼啪一打算盘:“张文甫,随军通判。通判……年薪银为六十六石,每月发本色一石大米,其余折成银两为折色,乃是……五两银子!”
张文甫有点发蒙了:“五……五两银子?”
户部官员在里面吆喝:“外加一石大米!”
张文甫耐心询问:“敢问这位老先生,这个随军通判是几品官?”
户部官员抬了抬头,不耐烦的回答:“从六品!”
万不儿在后面拉拉张文甫:“走,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