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了专吃海匪的海匪 (145)
(2009-07-15 05:57:02)
标签:
海匪山妹白莲教通缉令内忧番禺文化 |
分类: 传奇小说《佛汉拳出世》 |
第三十一章:遇上了专吃海匪的海匪 (145-148)
随着水爷手势急挥,左右水手一起用力,海船竟被硬生生左转了九十度!激流冲击之下,船只眼看即要倾翻,谁知前方竟突然出现一股回流,好似托举一般将海船顺势推出暗流!
145
山妹何时到的白鲨岛?带着她的外公水爷何在?这一切还要从六年前的广州说起。
广东属开放最早的地区,这不光是在当代,在清末也是如此。
从康熙二十三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是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四口通商”时期,乾隆二十二年,皇帝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 ――就此停止了其他三个海关的外贸职能,只保留广州海关一关的对外职能,这就到了史称“一口通商”时期。
对乾隆皇爷的这项决策是否英明,直到今天还在争论不休,褒贬皆有,甚至有不少“学者”声称:“(我大)清朝实行的是一条对外开放的路线,一口通商使中外贸易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海外贸易获得不断发展。”
事实很残酷:“对外开放”没能增强多少大清国力,“不断发展”的是瘾君子的数量,相反倒是清政府国库的存银在不断减少,满清皇朝的内忧外患渐渐开始了积累,如几何倍增,天下逐渐不堪。
皇家应付外患是被动的,对付内忧就主动多了!
剿杀了白莲教匪患之后,又迅速主动出兵平息了瑶山“可能叛乱”的“内忧”,大功告成之后唯有一点遗憾:没能捉住一个白莲教余党,攻破番禺瑶寨之后,虽然将士们发财可观,但终究没能捕获那个白莲教大师兄的小余孽。
据报是由水路逃窜,那就只有严密盘查沿海各路了,通缉令发布两广全境:“着,各州、府、县,水师各部用心缉捕一个带着十多岁女孩的老头,这一老一小瑶人装束,驾一无帆孤舟,近海各码头关卡注意:此舟或许载有不菲鸦片及许多珠宝,一经缴获,半数奖赏给立功人等!朝廷另有重重封赏!”
杜撰出扁舟载重宝当然是为了事半功倍,在财宝面前,大家的积极性是不用刻意动员的。
被通缉的自然是逃出番禺的水爷与山妹了。
水爷半生在九龙海一带做水手,对海潮及海岸极为熟悉,一路沿海岸南下,却也没有遇到多大阻碍,但上岸也风险极大:有次水爷登岸购买食物,只见悬赏令贴遍集镇,在番禺曾被出卖过一次的水爷不敢再冒风险了,为了巨额赏赐,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举报者。
但舢板出不得远海,就是在近海游荡也就是暂拖一时,一旦来了大风,那就凶多吉少了!
本来,带山妹碾转去湖广大锣岭也是一种出路,但此行难得一路平安:官府哨卡无数,专查携带小孩子的老年人;再有:孤身一人去大锣岭,就是到了如何生存?
之所以留在九龙海域,那是因为水爷知道山妹的爷爷去了九龙一个海岛,天幸能寻到山爷,就算是撒手而去也能瞑目了!对这位姻翁的本事水爷是清楚的,白莲教的大师兄!简直可算作“半仙之体”!
至于朝廷的通缉令?总不会张贴到海面上来吧?
未必!那有关孤舟载重宝的通缉令如同现代之“办证”小广告,还就是引起了所有不法分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