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人鬼殊途再丧妻
(2008-11-25 11:43:38)
标签:
苏东坡高帽王润之定州太后元佑党人文化 |
分类: 侃史之《东坡》 |
八十六、人鬼殊途再丧妻
好像在证实“盛极必衰”这一哲学格言,元佑八年(1093年)秋,苏家突然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遭到命运的突然打击,从此苏东坡本人的仕途从顶点开始走向了下坡。
其实哪里是一个苏东坡从此官运大变(命运还不敢说,因为苏东坡早就心向山野林下)?苏辙、苏门弟子、继而是“蜀党”、“洛党”、“朔党”被三党合一称为“元佑党人”,大家先后遭到灭顶之灾,继而是整个大宋王朝……
最先的预兆是苏东坡的妻子王润之突然病故。
曾随着苏东坡经历“乌台诗案”浩劫的王润之,也曾陪伴丈夫一起渡过了黄州的快乐时光,又一起流离两年于江淮浙苏,生命的最后期又随着苏东坡一起荣耀于东京汴梁,最后时刻陪同太皇太后祭拜皇陵,享受到了贵妇所能享受的一切荣耀,八月初一,突然与世长辞!
事情虽然突然,但对于王润之本人来说却没有丝毫遗憾,甚至可以说有些幸运,因为此时的丈夫苏东坡正是洪运当头、官星高照!
苏东坡这次入京做了两个月的兵部尚书、十个月的礼部尚书,五月时,苏东坡曾上表要求外放职守越洲,但诏命不许,皇家看来还是准备进一步重用翰林学士、皇帝“侍读”苏东坡;弟弟苏辙更厉害:官居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的高位。
儿子都已成人,而且都娶了媳妇,二十三岁的次子苏造娶的是还是欧阳修的孙女;长子苏迈已经三十四岁了,最小的儿子苏过都已经二十一岁了。关键是这些儿女们都在身边,这是多少人难得的福气!
尤其是润之这时的去世,恰是苏东坡仕途的最高点,从此后开始了急速下坡,日子也不免相较凄苦,这一切都被王润之正好以辞世的形式躲过了;并且王润之的丧礼相当隆重,完全合乎她的贵妇身份。
苏东坡还请那时的朋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
王润之的灵枢保存在京西一座寺院,十年以后,得以与丈夫苏东坡葬归同穴,人生一世,夫有何憾?
苏东坡亲自提笔撰祭文,措词妥帖,典雅含蓄,文中赞誉这位贤德的妻子与母亲,视前妻之子一如己出;自己宦海浮沉,命运多变,而作为妻子的王润之一直心满意足,从无怨言;苏东坡文中发誓:生则同室,死则同穴!
哪怕仅在这个世界感受了四十六年!再活一百年又能如何?人生如流星,划过的长短无关紧要,只需要那片刻的亮点!能得以与丈夫一起名传万古,王润之的确幸运!
妻子死后一个月,另一位与苏东坡命运戚戚相关的女人告别了多事之秋的北宋王朝,九月初三,太皇太后驾崩了!
太皇太后,神宗之母,当今皇帝哲宗之祖母,曾经是苏东坡的守护神、遮荫树!如果说王润之的去世是苏东坡转运的预兆,那太皇太后的离去则实际上成了苏东坡的没落之始,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元佑时代的结束!
临去之前,太皇太后似乎已经预感到朝廷政局即将大变,对皇孙的性格,祖母了如指掌:轻率卤莽,脾气暴躁,年龄正当十八岁,极容易被人左右,而且明显对太皇太后的管教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没有了祖母制约?临终前的太皇太后不大看好将来政事国运!
老太太去世前十天,几位重臣进宫探病,其中就有宰相范纯仁、门下侍郎苏辙。
太皇太后开始托孤:“哀家与诸卿见面之日已经不多,汝等要尽忠扶保幼主。”。
大臣们辞驾时太皇太后留下了宰相范纯仁及汲郡公、尚书左仆射吕大防。
太皇太后当着皇帝的面告诉重臣:现在有一个谣言,说太皇太后阴谋不利于当今皇帝,想使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
老太太不无痛心的说:“先皇神宗嘱咐哀家在皇孙年幼之时权摄政事,现在已经过去九年了,诸爱卿可曾见我对娘家高姓族人特施过恩典?”
吕大防热泪盈眶回奏:“太皇太后从未对皇戚法外开恩,完全以国事为重!”
太皇太后言语凄凉:“我自信诚然如此!也因此临终不召见我那亲生的儿女啊。”
吕大防只得谨慎的安慰老太太:“太后必可康复,现在议此事尚早。”
太皇太后岂能不知臣下心意?继续嘱托:“我欲当爱卿之面告诉皇帝:我死之后,臣子中可能会有很多人要挑拨皇帝,皇孙可要提防啊!”
皇帝无语。
太皇太后继续向吕、范二人嘱咐,语言中已经带有凄惨之意:“我死之后,你们二人最好辞官归隐,因为幼主必然另用一批新人。”――知孙莫若祖母!
面对太皇太后的去世,苏东坡头脑极为清醒,若要避祸,唯有离京,苏东坡立即重上要求外放的奏表,这次竟立即获得所请,这几乎又是一个信号: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职务是: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吏部尚书出知定州。
定州位于河北西部,实际上处于对峙辽国的前线,虽然现在与强邻尚处于暂时的和平局面,但军国之事,犹如顽童游戏,谁知啥时突然翻脸?当地还是军事重于政务,一地事关国家安危。
苏东坡被委任监管并指挥该地区的步骑官兵,行衙设在定州,这是按照北宋惯例,由当地文官担任军职主帅,武将只能为副。
新职务似乎有些倚重苏东坡的意思,尤其满足了苏东坡多年的愿望:金戈铁马,沙场报国,将诗意化热血,提甲兵护人民!
但是,事情并不是如此,苏东坡辞驾离京之时,一个更为明显的信号:不许面辞皇帝!
封疆大吏离京,惯例由皇帝亲自召见勉励嘱托,以示器重,现在苏东坡竟没有这个资格了!这预示着什么?
两个与苏东坡命运凄凄相关的女人,妻子王润之,靠山高太后,相继辞世,那时就在预示,就是在告诉苏东坡:仕途一路陷阱即将浮出,前面一路坎坷,兴许还有无底深渊!
但苏东坡却不管这些明显的信号,虽不得辞行,还是固执的临行上表,恳请皇帝千万莫要轻易改变现行的既定方针,国家大事,还是一切照过去方针办好。
按既定方针办真的好吗?那要看对谁,过去的事实不是这样吗?
给苏东坡前途雪上加霜的事情还不止于此,据《张右史集》载:苏东坡职守定州的调令刚一颁下,京师朝臣士子竟然有半数要求随行定州!虽然这显示了苏东坡的官声人缘,但是,刚得以亲政的皇帝的感觉呢?
别说那些明暗的政敌,就是哲宗皇帝也不能不有酸涩,因为,许久以前看戏时的那顶“子瞻帽”,老是在皇帝眼前晃来晃去……
(请看下篇:八十七、文人诗客披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