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鹦鹉学舌当高参,稀里糊涂升高官
(72-79)
万不儿不明白什么意思,只能跟着刘大帅嘿嘿傻笑,心中却想:“这老混蛋就这点对老子脾味,不时也玩上几把――就是牌品不大好,输了一贯赖账不还。”
72
刘钧对以兵部尚书衔领大同总督职务甚是满意。
刘钧半生军旅,本来就是粗人一个,对文绉绉的朝堂礼节早就腻烦透顶了,那许多兵部事务其实一点也插不上手,都是侍郎领着几个主薄在处理,而刘钧的实际工作不过是点头与摇头而已。
都说决断最难,但对于尚书刘钧来说却是最乏味,不过是按照首辅与皇上的意思点头与摇头罢了,琐事有兵部堂官侍郎就处理了,大事也就是经自己再转达给上面,刘钧最后得出了一个论断:啥活路最容易?当官!当主官!只要不是笨得连点头也不会,是个人就能干领导!
至于领导是哪个反而不大重要,姓杨与姓刘对刘钧来说都是一码事,刘钧所做的不过是:首辅先强调,皇帝动嘴皮,自己打哈哈,下属出主意,事后听汇报,办事有衙役。
只要会喝酒,不用动口手,上级有指示,咱们跟着走。
论说这种日子应该过得极为舒坦。但出身武人的刘钧不同,感觉窝囊极了!就算是喝酒,与那帮出身科举正途的文官也难得尽兴,动不动就显摆自己学富几车,说话时张嘴就带“者也”之类杂碎,哪像如今在大同这般?这才是皇上般的日子,标准的一呼百应!
但这几天的日子还不是那么舒坦,刘钧被一件事情烦透了:自接管大同兵权之后,带兵多年的刘钧雷厉风行将关键位置的将佐们换了个遍,一些认为是杨继于铁杆的人全被打发回了北京,就是城外的所有暗哨也大多被更换了人员,并且每处暗哨点都派上了自己从北京带来的亲信监督。
刘钧其实也暗暗叹服杨继于:怎么就想出这么个法子?自己早干嘛了?这种极少用人的警报措施其实就这么简单,一个百人队即能让自己在大同放心喝酒,以前可都是几乎天天派出部队出城巡逻的,还要对这些士兵趁机抢掠百姓客商睁一眼、闭一眼。
但这天发生了大事!白虎堂内,刘钧脸色阴沉的坐在上面,堂下放着几具尸体和一个浑身发抖的小兵。
刘钧大发雷霆:“十四个哨点,十四个哨点啊!一夜间全给毁了!你们统统都是饭桶!”
小兵是刘钧没换下来的少数几个原来的士兵,在大同当兵也不是也不是一年了,可今天如同被吓傻了,跪在地上惊恐地不断重复:“鬼,鬼,杀人厉鬼!”
刘钧大怒:“什么鬼,哨点是如何没的?人是怎么死的?”
可是小兵脸色惨白,浑身不住发抖,口中念念有词:“鬼……鬼呀!”
众人面面相觑,刘钧更加怒不可遏:“来人,给我严刑拷打,叫他清醒一下!”
一边的亲兵头目王保连忙阻止:“大帅息怒,此人神智不清,需慢慢调理,再设法问出实情!”
下面几个军士上来要抓住小兵,小兵吓得一把抱住了离他最近的万不儿,死死不肯松手。万不儿连连怪叫:“哎哎,松开!你抱我干吗?老子又不会驱鬼辟邪!”
刘钧一摆手:“万参谋,你读书人有耐心,你把他带走,今晚务必从他口中问出实情,明天一早报给我!”
万不儿无奈了:“这……遵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