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痞儒第十章:紫禁城一把火烧掉的是什么?(55)
(2008-11-07 12:43:14)
标签:
首辅金殿爱卿天牢杨韬紫禁城文化 |
分类: 历史小说《大明痞儒》 |
55
金銮殿前,燃烧的大火吞噬了堆放的书籍,侍卫们陆续抬来一箱箱的书,他们将书籍、地图纷纷扔到火里!
杨韬望着熊熊燃烧的火,踉跄跑了过去!老泪纵横,无助的想冲进去抢回几本,却被侍卫一把架住。
杨韬边挣扎边大骂:“无知!愚蠢!你们……你们就不怕后人唾骂么?”
刘大夏趁机叱责:“杨阁老,你这可是当面辱骂皇上!”
皇帝脸一沉:“他疯了?”对侍卫下令:“将逆臣关押天牢!”
锦衣卫一拥而上,杨韬喷出一口鲜血,颓然昏倒……
这是甚至另今人蒙羞的一幕、令今人心疼的一幕: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航海记录,就这样被一帮忠臣大儒们彻底销毁了!
皇帝顺口一句关押天牢,出口即后悔:杨韬身为首辅,毕竟不同于他人,尤其是昔日曾远赴塞外营救英宗,这是无法忘却的!救驾之功,非同小可,当真贬谪惩办杨韬?皇帝并不情愿。
尤其是杨韬昏迷前那句:“你们就不怕后人唾骂么?”!令皇帝突然醒悟:不能如此!天牢不是为杨韬这般救过皇帝的人设立的,要是后辈儿孙在史书中给记上一笔:正统皇帝戮杀救命恩人,这不是恩将仇报永标青史了么?
慌乱中金口高呼:“慢!速传御医,就地施救,一定要救活杨爱卿!”――眨眼之间,“逆臣”又变回了“爱卿”!
金殿外烈焰熊熊,郑和二十八年心血正在付之一炬!金殿内朝臣纷纷,正慌乱急救阻挡焚毁珍贵资料之人,慌乱中皇帝也有小聪明:这么多人混乱金殿未免太不雅观了,示意张采高呼散朝。
片刻间,金殿只剩下了寥寥数人,这其中就有刑部尚书刘大夏。
刘大夏出身科举,跻身翰林,曾晋位御史台左使,其人老谋深算,见首辅杨韬吐血金殿,生死不明,正被御医们团团围住,怎肯就此离开?一旦杨韬无法解救,大明朝局必将天翻地覆,那时候,能争取片刻时间都是极其宝贵的!
杨韬被抬到朝房紧急施救,金殿上就剩下了皇帝与刘大夏,另有司礼太监张采一边服侍,皇帝此刻却不愿就此回后宫,首辅杨韬一旦有什么不测,这下任领班的朝臣应该委派哪个?
见刘大夏迟迟不依照规矩下朝离开,皇帝心中一动:这刘爱卿兴许与朕同一心思,在等待杨韬的生死信息!从今天朝堂表现来看,此人倒可称干练,又能得到多数朝臣支持,不妨未雨绸缪,让他代理首辅之职再说。
于是吩咐张采拟旨:由刑部尚书刘大夏入阁暂代首辅之职!激动地刘大夏竟然伏地痛哭,万岁万岁连声,万岁不离口了。
代理首辅几乎是立即上任办公了!就地上奏:“万岁,一旦杨韬有甚不测,首先就要关注大同前线,他的儿子杨继于手握重兵,不可不预防有变!臣认为一切要以社稷为重,是否能派兵部尚书刘钧亲自前去接管大同防务?”
皇帝虽点头,却这样答复:“爱卿忠心可嘉!爱卿可预先准备,总要等杨首辅有个准,那时爱卿再替朕筹谋如此大事。”
“谢万岁对臣宠信又加,微臣就在朝房中侍候,我主且安歇,臣告退。”刘大夏此刻实在不敢离开紫禁城,不看到杨韬咽气或好转,实在难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