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子金山
子金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282
  • 关注人气:2,7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印和尚斗才子

(2008-06-16 06:58:45)
标签:

佛印

禅师

轶闻

火炉

苏东坡

杂谈

分类: 侃史之《东坡》

五十一、佛印和尚斗才子

前面的文中已经信手写过了几件苏东坡与佛印之间的轶闻,但两人的真正频繁交往却是从黄州才开始的。

据载,佛印这位和尚是中国宋朝一位很了不起的高僧,以精通佛学、文学、而名闻全国,高僧小时候就是一个神童,三岁能诵《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后来则诗、书、易、礼、春秋五经皆熟,成人后更是精研诸子百家,出家后住云居山四十余年。苏东坡被谪黄州时,佛印正住庐山,因此常相往来。

佛印与苏东坡的往来大多轶闻,所谓轶闻,无非是当时及后世的把一些有趣的传说用笔记的方式记载下来而已,其可信性大都需要斟酌,有些轶闻甚至不用做什么推敲便可以断定是好事的哥们儿信口胡诌。

据说这位天才禅师还是个酒肉和尚,荤腥不忌,嗜酒能诗,与东坡之间的轶事大多与酒肉甚至妓女有关。

例如有一笔记载:佛印在苏东坡任职杭州通判时曾专门来访东坡,朝云那时年方十三,还是丫环身份,在旁边陪同接待高僧。

苏东坡显摆自己的婢女多才,对佛印夸耀:“此女颇能对句,汝可出一对试之。”

佛印大和尚看来不大相信,见朝云正隔纱纬半卧床头,于是即景出对:

碧纱帐里卧佳人,烟笼芍药。

谁知佛印自己正在池边洗面,那朝云随即答句:

青草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对仗工整,出句诙谐,不动声色调侃了这位头上“光葫芦”的佛印和尚,佛印啼笑皆非,却又不大服气,于是继续搞现场出联测试:

无山得似巫山秀。

大概朝云稍有迟疑,苏东坡抢先答对:

何叶能如荷叶圆。

得到这稍缓片刻的宝贵时间,朝云心中已有下句,口对:

何水能如河水清。

“无山”-“巫山”,“何叶”-“荷叶”,“何水”-“河水”,全都谐音相同,一个才子,一个高僧,一个丫环,三人对句竟能平分秋色,看来这朝云也是位宋代“女神童”。

可惜这轶闻绝对属杜撰,因为东坡自己的笔记记载:朝云初来苏门连字都不识,又怎能出口成章的对句?

还有一个记载:佛印大和尚曾专门顺长江来黄州到苏东坡家做客,留宴东坡专门待客的“雪堂”,当地一名艺名月素的官妓,主动来做“三陪”。

苏东坡大概觉得召妓女陪和尚确实有点不雅,便板脸相问:“尔来为何?”月素小姐欣然回答:“闻大人款客,故来侍宴。”。

以“劳改官员”的地位,招待佛家高僧,怎能让官妓陪宴?苏东坡准备谢绝这位“小姐”的热情服务。但是出于对女同胞的应有的尊重,逐客也要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吧?于是苏大才子灵机一动,便决定以自己最擅长的文采难退这风尘中的小姐:

“我有一令,道得出许坐。不然请回。”

做为主人的苏东坡出了道难题:

酒又香,肴又馨,不唤自来是青蝇。

不识人嫌生处恶,撞来楚上敢营营。

佛印和尚不甘示弱,续令:

夜向晚,睡欲浓,不唤自来是蚊虫。

吃人嘴脸生来惯,楞腹贪图一饱充。

谁知月素妓女也非凡品,顺樱口答妙句:

绮筵张,日将暮,不唤自来是月素。

红裙一醉又何妨,未饮哽论文与句。

东坡大喜,还顾什么影响?即令小姐入坐作陪。

据载:“是夕畅饮甚欢,忽有斑鸠檐前闹噪。坡公出对曰:

‘斑鸠无礼,山僧头上唤姑姑。’

佛印曰:

‘白虱有情,少妇怀中叮奶奶。’

简直有些不像话了!大德高僧口出黄色对联,竟然有些故意挑逗陪酒的月素小姐的意味!如果此笔记属实,那简直是一对有才的流氓在玩弄妇女了。

天高皇帝再远,在黄州“反省思过”的苏东坡也不会做这找妓女陪和尚的荒唐事,这不知是哪些无聊文人在给东坡及佛印头上泼污水了。

原文抄录另一记载:“佛印斋中,有二古松。扶疏清韵,忽彼风折其一。东坡过访,佛印曰:‘吾咏松诗已成一联,学士为我足之。’

龙枝已逐风雷变,减却虚窗半日凉。

东坡续之曰:

天爱禅心圆似月,故添明月伴清光。”

如苏东坡之大才,怎能对出如此下句?下句与上句不光平仄不对、明显词意、词性也不对,实际上根本不能称之为对联。

明显也是后人杜撰。

还有个传说就更离奇了:佛印禅师在冬天到苏东坡的家里来了,晚上苏东坡竟安排侍妾朝云来服侍这大和尚,朝云也真的遵命来到了佛印禅师的临时禅房,大和尚吩咐朝云:

“去拿一个茶壶,装满了水;一把葵扇,一篮火炭,七个火炉,一起搬到这里来。”

东西按和尚的吩咐备齐了。

“好,现在你把七个火炉都烧起火,然后用葵扇,让炉中的火炭燃起来!”佛印禅师低声细语地吩咐朝云。

佛印禅师环视热烘烘地烧着的七个火炉,继续吩咐朝云:

“现在你把茶壶放在第一个的火炉上煮,等到茶壶里的水煮开了,滚了一会儿!再放在第二个的火炉上;滚了一会儿,再放在第三个的火炉上;这样,依次一直到第七个的火炉。”。

朝云照做了,一遍过后,禅师继续指导朝云的工作:

“在还是跟刚才一样,再做第二遍,第二遍完了,再做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一直做到天亮。”

听话的东坡侍妾朝云完全照佛印禅师的话去做,周而复始地把茶壶放在七个火炉上煮,准备就这样一直工作到天亮。

一个茶壶的水毕竟有限,在七个火炉上面轮流着煮,自然越来越少了,还没有煮到天亮,茶壶里的水就被熬干了,“卜”的一声,壶底被烧爆烈了。

闭目念经的和尚睁开眼睛一看,对朝云说:

“不必害怕,这是必然的结果,你现在可以回房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苏东坡问朝云:“昨天晚上,师父跟你说些什么话?叫你做些什么事?”朝云便把昨晚经过的情形,一五一十说给苏东坡听。

聪明的苏东坡领会到了,和尚指挥爱妾把一个茶壶在七个火炉上轮换着煮的用意:这是在暗示他与七妾缠绵的必然结果。

黄州劳改的苏东坡竟还能携带七妾缠绵?那朝廷还不是故意让苏罪臣来黄州这安乐窝享温柔福来了?也亏这些无聊的文人们能有这离奇的灵感。

不过杜撰的轶事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有时人们反而更加相信这些根本没发生过的轶闻,这里面就有个道理存在了:人们了解所有名人的事情都只不过是为了娱乐自己;与其说关心历史,不若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离奇与真实哪个更重要?不好说。

一些苏东坡与佛印斗智机辩的轶闻更多,大部分都是和尚是胜利者,不过你如果把文中人物的名字互换一下,也一样成立,胜负也就自然易位了,有些甚至只要颠倒一下次序,我们就可以随意决定这两位古人谁的智商更高一点。

(请看下篇:五十二、小妹水浸光葫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