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  夜来幽梦情绵绵

(2007-12-29 10:12:41)
标签:

堂妹

词人

断处

爱妻

王弗

东坡

分类: 侃史之《东坡》

四、   夜来幽梦情绵绵

有关苏东坡新婚后的幸福生活正史空白,宋人笔记则不管真假记载了东坡婚前的许多传说,有些甚至是些少年风流逸事。这也难怪,炒作名人的绯闻近代人类向来传统悠久,其历史看来追溯到中国的宋代。

就连大师林语堂也竟然考证出了东坡少年时曾暗恋自己的堂妹,并且对这个初恋情人毕生念念不忘。

不过老孙也曾专门琢磨过林大师用作证据的那两首所谓“情诗”,却没能感悟到苏子这堪称乱伦的情怀。

这两首诗一首是写给好友刁景纯的,一首是写给杭州太守陈襄的,苏东坡怎能会把自己的“邪念”显摆给自己的朋友?至于东坡晚年闻堂妹逝世的消息而‘心如刀割’,以及身染重病还到坟上向堂妹及其丈夫致祭,估计也只能证明东坡极重亲情。

祭奠堂妹夫妇能与爱情挂钩,中国文人的联想天份应该傲冠全球!唉!要是中国的科学家也有此敬业精神,中国岂不万幸?

东坡哥们儿成年后在男女情事方面的绯闻不少,诸多宋代及后人的笔记给今人提供了海量的书证,其实东坡自己在作品中也经常旁证自己有携伎玩酒的爱好,正史也记载东坡在陆续娶了三个妻子的过程中收了数名侍妾,事实上东坡的第三个妻子王朝云一直是侍妾身份,后来也只是代理妻子工作。

不过,一个人生在什么时代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当时的社会道德观不会放过任何社会人,宋代士子大夫的生活作风之觉悟哪能比得今天的官员廉洁亮节?要是宋代才子都如王安石、司马光一般坚决执行今天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法,那历史岂不缺少了些情趣,多了些古板与遗憾。

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是当代(宋)时尚。

但苏子对首任妻子王弗的痴情可谓感天动地!

王弗嫁给东坡十一年撒手西归,令而立之年的苏东坡几乎肝肠寸断,以至十年后不能忘情于梦中,一曲《江城子》道尽恋念之苦,相思之痛,而成千古绝唱,催后人眼涩鼻酸,泪从心出!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东坡其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虽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远离朝阙,但仕途尚未遭受重大的坷绊,以一州太守之尊,虽未必适意,但心情应该绝对好于日后被贬黄州之时。

提笔挥毫的东坡当然是在以真情怀念那十六岁的新婚妻子,是在追忆与之卿卿我我的十一载欢乐,是在描绘十年中人鬼殊途的悲痛!能于梦醒时分,洒墨香对话前妻,且道尽婉柔,痴情如涌,应是王弗深刻在东坡心头的倩影所致。

东坡在这首情词中没有流露出一丝 “花间派”的“绮怨”之文风,真率的情感充灌字里行间。

自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一声长叹,至末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的无限苍凉,我们看到的是两个生死相隔的纯情伴侣在对话,在相互倾道思念,虽然“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但却注释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之真谛!

东坡用二十年后的“夜记梦”,告诉了我们东坡、王弗少年夫妻之情深,东坡没有在词中直接描述王弗蕙质兰心,明事达理,但却使我们看到了王弗当年“小轩窗,正梳妆”的妩媚,那一瞬间,我们理解了东坡“不思量,自难忘”的源由。

其实当时东坡已经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或许这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眷恋?

不惑之年的东坡惑于情中未脱,哪怕“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东坡在娓娓细语,是在向亡妻倾诉自己十年的艰辛,这时,我们谁能感觉到东坡的爱妻已经辞世十年?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之际,我们触摸到了东坡用文字铸就的深情,我们曾欣赏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其实是由于我们不曾留意东坡已经告诉了我们情为何物,情,就是四十岁时两鬓斑白的东坡的吟唱!情,就是内心深处的歌!

一瞬间,我们看到了一轮冷月当空,看到了“千里孤坟”幽怨倾诉,岂止于“无处话凄凉”?这“年年肠断处”其实留下了词人的孤影、我们的魂魄!

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这时的东坡是在以心托于梦境,再一次携妻重游少年时的故乡,那里有爱,那里有梦,那里有情,那里有诗!

无怪东坡告诉爱妻:“夜来幽梦忽还乡”!东坡是期待爱妻能够随行,去重温那如梦如诗的情爱,去收拾那溢流在故乡的感动,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相顾无言”,去品嘬那“唯有泪千行”涩咸的甜蜜!

阅读之间,黯然魂消;吟唱之时,亡灵重生;感动之中,词人活现;盈眶之际,穿越时空!

仿佛瞬间被词人带到了大宋!与苏子、佳人同行,啊!那种久觅的人间真诚!多少人从这里收获了多少不同的感慨?我瞬间理解了:生命其实有独特的永恒!

这一曲绝唱实际就开始于东坡十九岁那年,东坡用豪放吟唱了十一年幸福,这是绝唱的全部,又以词人的细腻概括出感受,里面再掺兑上十年的凄苦,最后则把思念挂在了那明月下荒岗上的短松枝头。

由这首词可以肯定,苏东坡的婚后生活是惬意的,不过这种惬意东坡也就只享受了两年,仁宗嘉佑元年(1056),爸爸苏洵在给次子苏辙成婚后决定,儿子们要继续老爸未竟的科考大业,别说结婚两载的苏轼,就是新婚的苏辙也要随老爸一起出发。

目标京师汴梁,初步任务是参加礼部的殿试选拔考试。

这是一条艰难的求官之路,此路的尽头挂着诱人的乌纱帽。

事实上就是老爸自己也没有放弃对加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追求,不过,苏洵是没打算与儿子们一同步入同一考场,而是准备走捷径去摘那顶够巴了二十年的乌纱。

不是有句名言吗?朝里有人好做官!宋代也是如此,并且与今天不同,那时跑官是公开化,合法化,跑来的官也是官。

(请看下篇:五、   大宋科举文官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