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金山侃史—— 曹操篇《阿瞒出道》七十三、借虎驱狼

(2006-11-30 17:04:18)
标签:

文化.文学.历史

分类: 侃史之《曹操 阿瞒出道》

七十三、借虎驱狼
  咱们中国有句成语,叫“利令智昏”,什么样的人会利令智昏呢?有两种人:一种是穷极的人,为蝇头小利,不惜挺身犯险;一种就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至智商也变得低下甚至愚蠢的人:认为自己已经无所不能,干任何事都可以无往而不利。
  这两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给自己准确定位,不知道自己能一顿能吃几碗干饭,甚至忘了自己姓什么;不同点就是穷极的人一般是被迫的,而胜利者做利令智昏的事大多是主动的。
  其结局当然是同样的:违背客观规律做事当然要受到惩罚,失败时免不了带上无辜的陪葬者,有时甚至送了自己的性命。
  兖州牧刘岱现在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了,他似乎介于穷极与胜利者之间,自青州黄巾军犯境以来,他已经丢掉了任城、东平,并阵亡东平相郑遂,确有被逼极了的感觉;
  但他作为胜利者的感觉则更强些,没费多少事杀掉原东郡太守桥瑁,并且成功的换上了自己的亲信王肱,虽然最后便宜了曹操,可那曹操也是他刘岱请来的呀,曹操击溃了白波的黑山军,刘岱感觉自己的本事也了不得了,如果本牧出马,兴许胜的更利索。
  他要主动出击东平,于百万军中取那青州黄巾首领的脑袋!风头焉能让你曹操一人出尽?
  时任济北相的鲍信看出了不对头,对这位极为自信的上司他劝的苦口婆心:“现在青州的黄巾军已达百万之众,老百姓都已被吓破了胆,我们的部队现在没有斗志,怎么能打得过他们呢?不过我看青州的黄巾賊協家带口,部队却没有辎重,看来只能以抢掠养兵,不如先把我们出击的部队用来分城固守,让敌军无处求战,攻又难克,敌军到那时唯有哄散退兵,那时我们以精锐的生力军在地形险要之处设伏,必然可胜”。
  刘岱此时已感觉自己具有纵横天下的勇气,哪里听得进去这种“右倾机会主义”建议?自然意气风发的率领兖州大军直捣东平,也自然的率羊群进入了群虎口中,被青州黄巾军轻松的砍掉了脑袋。
  兖州主官殉职,残兵势危,鲍信与州吏万潜等一时胆裂,难道只有坐以待毙不成?正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来了指点柳暗花明又一村之人,却是东郡名士陈宫(字公台)。
  陈宫乃风靡一方的智勇双全之人,自幼性情刚直烈壮,平日与海内知名之士多有交往。现在曹操于乱世之中安东郡一方,陈宫自然感激这东郡的大救星,所以义不容辞的投效了他早已仰慕的英雄曹操。这见面礼便是自告奋勇来说服兖州官吏迎曹操接管兖州。
  曹操经近期的南征北战,纳降扩军,正愁凭一小小的东郡如何养得起自己相对庞大的部队,陈宫现在给他雪里送碳来了。
  陈宫向曹操建议:“兖州现在已经成了无主之地,而目前朝廷已经无法任命新的州牧,我马上去兖州替明公做工作,让他们来请你就任州牧,凭这块根据地便有了称霸天下的资本”。
  他来到兖州的一番话,使鲍信、万潜等如同在黑暗中见到了一丝光明,漫天的乌云中透出了一线晴天:
  “现在天下大乱,群雄争霸,而我们现在的兖州却处于了无主状态,灭顶之灾不远了;雄据东郡的曹公孟德,乃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命世真主,此公英雄大略想必君等早闻,前时以弱旅扫荡黑山强敌,足见其经天纬地之才,如能迎接他来代理州牧,则何惧青州黄巾?我们身为兖州官吏,要为兖州的一方百姓着想啊。”
  是啊,人家陈公台讲得入情入理呀,当前青州黄巾以百万大军压到兖州,我们现在是束手无策,与其沦于贼寇,何妨赠与曹公?再说了,眼前的诸位同僚,大家的本事都半斤八两,心里其实都互不服气,请来外来的和尚,必能念好本地真经,最起码落个心理平衡。
  
  引进人才乃地方要务,谁如反对那当然是嫉贤妒能,要不然就肯定是有个人野心,曹操义救东郡时大家哪个不是口赞心服?就这样,决定了,外聘总经理!大伙兴许日后跟着封侯拜相呢。
  只是谁也没有意识到,这借虎驱狼之计终有一天会危及自身,现在名义上是暂聘了位有才华的总经理,其实是请了个贪得无厌的董事长,一个州的国有资产就这样变相的送给了私人,给后世做了个坏榜样。
  曹操接此恳请,只得勉为其难的上任了,心中暗暗感激陈宫,自我发誓:君子报恩不在一时,将来你会享受到我曹操的报答的。
  眼前最迫切的事情是要解决兖州军事方面的威胁,那可是百万之众啊,东郡新聘的谋士们,现在看你们的了,人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们哪一个能先点起哪怕一把来,烧掉这令曹某头疼的百万黄巾军?
  (请看下篇:七十四、武人当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