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去滇北旅行

标签:
三潭瀑布景区石羊古镇光禄古镇黑井古镇浪巴铺土林 |
分类: 行走中 |







思补堂外的东侧有一通道,通往庄严肃穆的高氏祖堂。 堂前有“渤海家声全忠全孝,庐陵德泽乃文乃武”对联,横批为“溯本正源”。远在大理国时期,高明清被封为姚安府演习,世守其地。自此,高氏在此地世袭为官700多年。
走进黑井文庙,这个红墙金瓦、三进院落,占地五千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沿中轴线从南至北为照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与之热闹的石羊古镇相比,这里却是别一番味道,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参天的古木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这里,也许更适合我的心境。
有“明清活化石”之称的黑井古镇街区,至今仍保持四街十八巷的空间格局,保留着较为完整的清末至民国初期的民居。其中最为豪华、最具时代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当属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咸丰七年扩建竣工的武家大院。
我们转弯抹角地在古镇上行,便来到了位于古镇街区最高处的武家大院。具有南诏文化与汉文化结合的建筑风格,完美融入周围自然环境,呈现出独特的坡地四合院风采。武家大院门头飞檐翘瓦、门额镶嵌字画、院门门枋巨石砌成的,具有典型的南诏特色,所有建筑均为抬梁式木结构。
武家大院的布局,精巧得如同迷宫,一进连着一进,一院套着一院。每一处回廊、每一扇门窗,都雕满精美的花鸟鱼虫、神话人物。据介绍,整座大院有99间房、108道门。
2023年落成的黑井(云南)井盐历史博物馆,坐落在黑井广场北侧。馆内的陈列品及图片,如同一部鲜活的盐业画卷。博物馆的筹建者从当地收藏家、文化专家以及普通居民处,收集到制盐器具、盐制品等180余件。
根据博物馆盐井分布图的提示,次日,我们又前往古镇西北约3千米远的白石泉箐
。这是一条自山顶蜿蜒而下、长约2千米的峡谷,当地人又称之为盐源谷,是大自然馈赠给黑井古镇的一颗明珠。在奇峰峻峭的峡谷崖壁,分布着当年的几口盐井。时至今日,仍有卤水从这些井洞中淌出,顺着峡沟流至龙川江中。
黑井制盐的核心地点古盐坊,便坐落在临近龙川江的盐源谷谷口。古盐坊最为亮眼的景观,是大如风力发电机的筒车、层叠如梯田的晒卤台,以及形如茅屋的晒盐架。伫立在此,巨大的筒车仿佛还在发出沉重地“吱呀”之声,一片片晒卤台还铺满酷似霜雪的盐花,孤寂的晒盐架似乎还弥漫着待干卤水的氤氲水汽。
当我们参观了古盐坊到元谋县时,对于走过无数弯弯曲曲各种路况的领导来说,这几十公里的乡道,着实令人有几分惧意。想起前一天酒店老板听说我们将开车从黑井到元谋时的惊讶表情,以及驴友也有说这段路很考手艺。
行上乡道,路况还是不错,就是很窄很陡,道路七弯八拐,非常不规范,好在会车不多。感觉是翻了一座又一座的山,一直盯着导航看的我,觉得要走到正规一点的县道有些遥遥无期。但终于还是走上了县道、省道,长舒一口气。
坐景交车来到土林最壮观的4号观景台,只见土林高大密集,类型齐全,圆锥状土柱尤为发育完好,一般高8-25米不等,最高达40来米,居元谋土林单体土柱之冠。在形状上有圆锥状、峰丛状、雪峰状、城垣状等多种形状。雪峰状土林规模较大,高达40米,在色彩上,顶部以紫红色为主,中上部为灰色,中下部以黄色为基调,其间夹有褐红、灰白、棕黄、灰黑、樱红等多色组成。






置身土林,除了移步换景带给人的惊喜,在那些风水弥漫的土里,居然长着一些植物,感慨生命力的强大
从远处看,土林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置身其间,仿佛面对一个远古的梦幻。近看,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土柱如锥似剑。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置身其间时,恍若来到另外一个星球。
游完土林,到达元谋县城时,真没想到这个小城的规模如此之大,也才明白了县城里的酒店价格为什么居高不下。感觉这个小县城的确非常很暖和,干净舒服,据说四川人来这里购房和旅居的人很多,的确是比攀枝花更暖和。这天已是上班日了,但酒店的价格还没回到平时的水平,我忍住没订县城的好酒店,而是订了一家刚开业的智选酒店,妥妥地为自己节约了近300块钱。
因为时间尚早,领导决定再访云南永仁的方山景区,瞻仰诸葛亮南征时遗留的营垒。每每路过这种有历史遗迹的地方,他是百看不厌的感觉,这叫入戏太深。
这天我们本想到西昌投宿,次日回成都,便可以在西昌晒半天太阳。网上一查,西昌的酒店还是节日价,我们遂决定住德昌县。次日看,这又是一个很好的安排。
初十的早晨,拉开窗帘,阴云密布,我们依然按计划从雅西高速返程,没太阳晒,那我们就在九襄吃了著名的清溪黄牛肉再回家。
当车行至雅西高速海拔最高路段的菩萨岗附近时,汽车显示的温度已在零下。不久,窗外世界已是一片白茫茫,远处的雾淞和应急车道的白雪,让我们感慨天气的不可捉摸。这场雪可能是昨天晚上落下的,因为我们在德昌住店时,已感到气温骤降,有寒风凛冽的感觉,我们都没出门,是喊的外卖送到酒店。如果我们花高价在西昌住,也就失去意义了。
有雪景可赏的路段很长,有一段路甚至一直飘着雪花,煞是好看。一不小心,晒了太阳赏了雪。
此次滇北行,6天,驾车2000公里。领导回来后,已撰文两篇准备投给旅游杂志,我就是陪他妥妥地打了个酱油,随便记上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