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辞职何时不再是新闻
(2015-06-18 08:01:28)
官员辞职何时不再是新闻
燕扎都市报6.18
□秦淮川
刘涛,1981年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东岳观镇跑马村,北大毕业,先后在乡镇共青团张家界市委、团省委、省委统战部工作,三十出头就被任命为临澧县副县长。出人意料的是,正当春风得意时,他却辞去副县长职务回乡创业,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与感叹号。(《湖南日报》6月17日)
官员辞职似乎正由个例变得高密度起来,尽管如此,每有官员辞职,仍引来舆论关注。比如此次辞职的刘涛,就被无数网友热议,有惋惜,有点赞,当然也有诛心之论……无论从哪个角度判断,官员辞职仍是不大不小的新闻,成为坊间谈资。
如果其他行业的人辞职,比如国企员工、媒体记者,或者IT从业者,也会成为新闻吗?比较难。究其因,他们受关注度较小,似乎缺少“亮点”。而官员辞职之所以屡屡成为新闻,就在于辞职的官员仍不算多,更在于官员不同于一般职业,他们是受关注度高的群体,“混”到一定级别往往要闯过重重关隘,现在突然挥手告别,自然给大众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冲突”。此外,官本位思维仍然颇有市场,官员辞职让人感到稀奇,更感叹不已。
官员辞职,各有各的原因;辞职之后,各有各的去处。刘涛的一句话令人赞叹:“一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他所处的位置,而取决于他努力的方向。”刘涛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回乡创业。背景是,老家有大量抛荒的田地,父老乡亲依然贫困,于是通过流转租赁了100多亩土地,建起红心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人各有志,这种选择能否成功不得而知,但是脚踩热土,心系乡邻,愿意通过努力反哺故乡,本身就值得激赏。
当然,有些官员辞职并没有选择像刘涛这样接地气,也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勇敢做自己就已可敬,何必再苛责?哪怕不辞职,继续留在官场,也不应该被贴标签,正所谓人各有志。
不过,越来越多的官员辞职,毕竟不是坏事,甚至让人感受到了时代的欣喜变化。比如我们正处在创业的最好时节,官员辞职创业就契合了时代背景,他们追逐时代最响亮的主题,说明他们有热血、有冲劲,勇于挑战自我,这难道不是好事?再比如,中央反腐态势继续加大,官场被净化,灰色空间被压缩得很逼仄,有些人觉得可留恋之处不多了,便索性离开官场,也可反证当前反腐已彰显出更丰富的成效。这也是好事。
最重要的是,一个健康有活力的社会,必须在各领域都有精英存在,而不能让官场成为人才的最大抽水机,如果有太多的青年才俊都冲着官场飞奔,其他需要人才的领域就会缺乏持久的动力。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说,“中国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如今,公务员考试已有降温的迹象,官员辞职也越来越多。也许当流动成为常态化,当官本位思维被弱化,世人看到官员辞职就不会再瞪大眼睛,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与此同时,通过构建机制让各行各业都有吸引力,都容纳一定的人才,让从业者都有一定的职业体面感,而不是升官发财才最体面,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多元,发展也更有后劲。
燕扎都市报6.18
□秦淮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