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别给“90后”贴标签,年轻就是力量
(2015-05-05 08:32:50)荔枝时评——别给“90后”贴标签,年轻就是力量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4日 编辑:Amy 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文/王石川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这是青年的节日。
在这个属于青年的节日前夕,复旦大学发布了一份《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对于“90后”——这个作为中国青年中坚力量的群体做了调查分析。
“90后”生来就任性、娇生惯养、拜金吗?复旦大学发布的《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否定了这一说法。报告指出,“90后”大学生从容、理性、务实,是值得信任的、充满正能量的一代。深究其成长环境和时代特征,“丰裕”或成解读“90后”的关键词。
像是一种无聊而无趣的游戏,“80后”初登舞台时,被人为贴上各种被看衰的标签,“90后”也难逃“宿命”。贴标签,是最偷懒的智商“硬伤”。如果戴着九斤老太的眼镜,哪一代新登场的年轻人都是“任性、娇生惯养、拜金”的,在一些故作高深的老人看来,年轻一代甚至是垮掉的一代。
真相如此吗?从复旦的报告可知,所谓的那些灰色标签,不合理,也不合事实。其实,即便没有报告,我们也有理由对今天的年轻人抱有信心。“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就是力量,就是要打破传统、跳出陈旧束缚的;年轻就是资本,可以挥霍青春,可以纵横捭阖,可以睥睨一切。
年轻,当然稚嫩,当然有毛病,但是,哪一代没有毛病,没有彷徨,没有焦虑?年轻人,当然放浪形骸过,当然幼稚可笑过,但是,谁一出生就老成持重?没有必要给XX后贴标签,更不要贴不怀好意的标签,然后痛心疾首,仿佛国将不国了。请相信历史,相信时间,也相信未来,今年的年轻人注定比我们更有力量,注定能接住也接好接力棒。事实胜于雄辩。
面对年轻人所暴露的弱点,我们不必指责,更不必唉声叹气。请相信他们自我净化的努力,也相信他们不断反刍的能力。他们需要指点,而不是指指点点。一个良好的状态是,我们承认比他们老了,我们坚信成长的魅力。著名诗人阿拜·库南巴耶夫说过:“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作为前浪,我们即便不愿意蜂拥后浪,也不必挡住后浪,不能歧视后浪。他们没歧视我们,我们就算万幸了。
根据复旦的报告,“90后”大学生从容、理性、务实。这样的状态,是否代表整代年轻人?应该看到,“90后”有他们独特的优势,也面临难抑的困境。他们的成长需要磨合,他们的人生面临险阻,这都没什么。我们需要自问,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如果我们犬儒,且要求他们和我们一样,这不厚道;如果我们看不惯他们的闯劲,试图遏制他们的斗志,这很可怕。他们自有舞台,他们登上当代中国的舞台是不可逆的。我们如果有良知,就尽量少给他们打击;我们如果有自知之明,就应该学习他们的勇猛与魄力。如果我们还有起码的责任,就少给他们喝狼血,少让他们遭受精神上的三聚氰胺。
诚然,“90后”不是没有问题。在思想多元的时代,他们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妥协,乃至投降。向现实投降,向资本妥协,这确实令人有点担忧。但是,当他们视野开阔了,看到了世界的全面,也许就会清醒;如果他们跳出了捆绑,不再甘于灌输,也许就会恍然大悟。
时代在变化,不管它的脸上挂着什么样的油彩,年轻人都应该“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应该“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我歌颂年轻人,我崇拜年轻的力量,我也希望我们的年轻人有更高的追求,更雄阔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更自由自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