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膝盖太软的孩子注定长不大

(2015-01-14 08:35:54)
膝盖太软的孩子注定长不大
秦淮川
http://szsb.sznews.com/res/1/1162/2015-01/13/C03/res01_attpic_brief.jpg
深圳商报 王建明/图

秦淮川 深圳商报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向父母下跪似乎天经地义,只要出于自愿、发乎真心,外人不宜过多置喙。但是,跪向父母毕竟是一件极私密的事情,向父母表达孝心也是个体情感的私人化流露,从常理常情上说,不可能也没必要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更不可能也不应该哗众取宠,掺入太多表演成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如今向父母下跪越来越常见,正呈现出三个病态趋向。其一,公开化。下跪走出家庭,来到学校,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其二,集体化。不是一两个学生向父母下跪,而是集体向父母下跪,有明显的导演和组织痕迹。其三,表演化。下跪时有的痛哭流涕,有的念念有词,甚至还辅以煽情的背景音乐。此情此景,令人恍惚,以为是拍电视或者回到了古代。其实,即便在古代,也罕见集体向父母下跪的“盛况”,更遑论配以所谓的《孝亲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

如此表演,究竟给谁看?据上海市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校长傅建清说,读经典扬孝敬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接下来他们会定期举办这样的大典,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下跪,与传统文化何干?如果将下跪等同于传统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知半解,更是污名化了传统文化,显得可笑可悲;将学生工具化,消费学生以扩大学校名气,更显得可怜可恶。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只要孝顺何必下跪?如果不孝,跪有何用?父母与孩子本是平等主体,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并不需要一定下跪。没有人格上的平等,过度渲染下跪,只会导致孩子缺乏骨气,染上奴性。对于现代孩子来说,最需要的不是下跪,而是拥有公民意识。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新公民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但显然,不少校长和老师根本就不知道何为公民意识,或者说他们心知肚明,但就是不用公民意识培养学生。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经过公民精神的浸染,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民本思想的操练,他们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在日后走上社会时,他们的膝盖就会不由自主地变软,他们的精神就会自动地矮化。

问题来了,一些学校为何老是盯着下跪,一说到培养孩子孝顺的意识,就让孩子下跪;为了劝孩子努力学习,也是下跪;甚至教学时,也不忘拿二十四孝说事。仿佛惟有下跪,才能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下跪,就彰显了诚意。这何其粗鄙、可怕?说白了,这是偷懒做法,是没文化的体现,也是缺乏公民精神的体现。

柏杨曾感叹,“中国人的膝盖是天下最不值钱的东西,动不动就脆,见了大官跪,见了长辈跪,见了有钱的更跪。洋大人的膝盖就尊贵得多矣,他们似乎只全跪上帝或半跪帝王,而且也只限于跪。而中国五千年传统的跪文化,不但要跪,还要磕头如捣蒜。大家伙必须看见这种节目,才能过瘾,而小家伙也必须表演了这种节目,才觉得安全。”何其一针见血!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时至今天,仍然千方百计地威逼利诱学生下跪,中国孩子的膝盖怎能尊贵起来,中国人怎能从精神上挺立起来?

也许有人说,公开下跪,孩子同意,家长认可,关卿何事?这种思维要不得。一方面,孩子不是器物,也不是学校或家长的奴隶,岂可想怎么培养就怎么培养?另一方面,给孩子什么样的现在,孩子就拥有什么样的未来,他们终究要成人,要走上社会,岂可喂他们“三聚氰胺”?

上百年前,鲁迅就提出对孩子应理解,然后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最后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在今天,这种观点一点都不过时,再过一百年甚至更长远的未来也不会过时。问题是,有多少家长真正做到这些呢?

别再动辄让孩子下跪了,膝盖太软的孩子注定长不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