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乌龙:“夕令夕改”瓦解政府公信
来源:重庆时报 作者:王石川 字号:T|T 时间:2013年12月24日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12月22日晚,天津市环保部门发布预警提示22日~25日天津将出现重污染天气,并发布Ⅲ级(黄色)重污染天气预警,同时附有长微博明确提出从23日零时起按照日期末尾数确定限行尾号。随后,有关政务微博纷纷转发,但引来不少网民吐槽,质疑连夜通知限行给市民带来不便。然而,仅仅经过几个小时后,天津市交管部门却表示“通知晚了,执行不了,不限。”(12月23日
新华社)
“神仙打架,凡人受伤”演绎出了最新版本,天津市环保部门与交管部门的政令抵牾,一时间,市民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两个部门的“掐架”,以交管部门的拒绝执行告终,从舆论来看,暂时纾解了市民的满腹怨气。
然而,该事件不能就此画上句号。天津市环保局官方微博@天津环保发布发出的尾号限行消息,是当天19点22分。晚上发布,翌日施行,如此突然袭击,意在让市民措手不及还是展示权力威严,抑或兼而有之?联系到此前天津也是晚上推出“限购+限行”政策,不免令人怀疑,当地相关部门难道把突然袭击当成职业习惯,摆脱不了“地下”工作的路径依赖,始终窥觑着大众,一见大众有所松懈,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新政?
朝令夕改备受诟病,比朝令夕改更招致口水的是夕令夕改。环保部门发布限行尾号信息,未几,被交管部门否决,一项政令还未施行便胎死腹中,与其说这是该政令的不幸,毋宁说是环保部门的不幸。与朝令夕改相比,夕令夕改更加瓦解政府公信力,也削弱公众对政府部门操守的信任,加重对相关人员执政能力的担忧。此次乌龙政令,是源于环保部门单兵突进,未与交管部门沟通,还是因为交管部门临时“变节”?真相尚不可知,但政府的信誉已然遭受重创。
检视现实,夕令夕改虽不常见,朝令夕改却是常态,比如媒体调查显示,南京的“房产加名税”在8天里改了数次,最后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才尘埃落定。再比如,广东省江门市颁发“禁狗令”,仅施行9天就作古。至于“挂号不超10分钟”、“关舱门半小时内必须起飞”等政令,从一出生就遭遇“飘在天上落不了地”的尴尬。
朝行夕改除了透支政府公信力,更会使政令缺乏尊严,也无法赢得公众的理解以及支持。诚然,公民的广泛参与可减少政策上的流弊与个人的私欲,进而确保一个更可行以及更公平的决策,还可以减低执行时遇到的困难,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如果政府部门屡屡搞突然袭击,让公众疲于奔命,围着政策起舞,还能信从公共政策并敬畏政府部门吗?
出现重污染天气,机动车限行并非不可,此前北京等地已经实践。既然同呼吸,就该同担责,中国的老百姓是最通情达理的,但是政府下发政令应该留出一定的缓冲地带,更应该态度谦抑,信息透明,真诚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如果过于任性,高高在上,公众必然不买账,即便买账也会啧有烦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