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务自行车别止于实验意义

(2013-11-01 09:05:33)
公务自行车别止于实验意义
2013-11-01 来源 城市晚报 王石川

  10月30日下午,南京市鼓楼区一位处级干部王新(化名)像往常一样要去附近的街道开会,不过,出发前,他并没叫单位派车,而是先跑去门卫室借了一辆自行车。不同于一般的自行车,这辆车的后座有一个绿牌子,上面写着“鼓楼区机关公务用车”。在鼓楼区,短途办公前先去借辆公务自行车,已经成了不少公务员的习惯。(10月31日《现代快报》)

  早在2008年,南京市鼓楼区即推出20辆公务自行车,动手确实够早,被称为第一个在南京吃公务自行车螃蟹的区,并不夸张。

  不必夸大鼓楼区推行公务自行车的创举。其初衷很直接,一则老鼓楼区(当时还没有与下关区合并)本来就不大,一些街道、社区又都在小街小巷里,去这些地方调研、办公,骑自行车最方便;二则鼓楼所在地交通较为拥堵,开车容易堵塞。既然骑自行车能顺利抵达,何必动用公务机动车?

  应该说,鼓楼区推行公务自行车,目前仍然只是实践借鉴,也只具有实验意义,但具有推广价值。既然鼓楼可以实行,南京的其他区为何不能推行?如果公务自行车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其意义起码体现在两点。

  其一,节省公帑。一方面,可节省养护车的成本以及司机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公车数量。

  其二,可以启发施政者保卫自行车道。不少城市的自行车道已经名存实亡,被机动车霸占,使自行车一族无可奈何,长久下去,谁还选择自行车这一绿色出行?据报道,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被誉为“世界上对自行车最友好的城市”,哥本哈根市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重视程度为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次之,私人轿车位末。如果公职人员骑自行车成为习惯,必然将自行车放在重要位置,起码在城市交通中有一席之地。

  应该理性看到,虽然鼓楼“平均每天有二三十人次来借车”,但仍不算多,应该有更多的公职人员选择骑自行车。有网友建议,“希望更多的机关干部可以骑车办公,领导更应带头使用公务自行车”。诚然,领导不行动,公务自行车就难以推广。2004年,叶青刚到湖北省统计局担任副局长之时,就“炒”掉了局里给他配的司机,自购私车上下班。他计算,此举平均每年能为国家节省8万元。但罕有人跟从他,只有一个助理巡视员不用公车。如果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由领导模范带头,公务自行车才能走得更远。

  一言以蔽之,公务自行车,别止于实验意义。如果鼓楼实验效果显著,其他地方不妨也行动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