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捐赠额下降 也是好事

(2013-09-23 07:46:55)

社会捐赠额下降 也是好事

2013年9月23日     成都商报

  □ 王石川

  21日,民政部在深圳发布《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接收捐赠的总额约817亿元,年度捐赠总额连续第二年下降。其中,红十字会系统的募捐额也连续两年下降。不过,随着郭美美事件的影响进入衰退期以及红会本身的改革,预计今年红会的募捐情况将好转。

  这样的状况,乍看起来令人忧心忡忡。但其实,更理性地看,社会捐赠额下降,也不全是坏事。民政部官员称,捐赠数额下降有三大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二是重大自然灾害减少,三是整个公益慈善行业公信力跌入谷底。这三大原因,都有其道理,而尤以后两个原因为要。

  先来看重大自然灾害减少。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例,这场震惊世人的地震,确实激发了公众的慈善激情,全国基金会接受捐款超过了1000亿元。因此,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份,捐赠额较高,符合逻辑。而2011年、2012年,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社会捐赠总量都出现了小幅回落,这也很正常,说来也算好事,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少受损失,应该欣慰。

  再说捐赠人权利意识的觉醒。郭美美事件是一个分水岭。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曾感叹:“一个有着107年历史的红十字会,怎么会在一个小姑娘郭美美的冲击下产生这么大的问题?”且不说这话是否准确,但郭美美的无意炫富,确实激起了网友对红会的嘲弄与愤怒,甚至包括绝望。不向红会捐款,成了一些网友的选择。正是因为郭美美事件,那些本热衷向红会捐款的人,多了一份迟疑,少了一份动力。这其实也是好事。捐赠人的迟疑,恰好说明公民的权利意识在觉醒。一些慈善机构单纯靠几句宣传鼓动,就想让民众纷纷解囊捐款的好日子,恐怕没有了;那些抱着守株待兔思维,认为不用改革、不用透明就能招来滚滚善款的人,也该警醒了……

  如果没有郭美美事件,不是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红会恐怕,没有多少改革动力;如果没有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赵白鸽也不会立下“如果两到三年,还是不能翻转‘黑十字’印象的话,我自动请求辞职”的军令状;如果没有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红会不会主动建立捐赠信息发布平台。

  如果慈善机构不重塑公信力,民众就应该少捐乃至不捐;如果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就会惰于改革,拿捐赠人的权利不当回事。正如《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所称,“整个公益慈善行业,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慈善机构,公信力跌入谷底”,捐赠人对知情权、参与权、问责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慈善机构的信息透明能力和服务效率提升不够,无法完全满足捐赠人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捐赠积极性。

  总而言之,社会捐赠额下降,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它让我们看到了民众的是非观越来越明显,看到了捐赠人越来越懂得主张权利,也看到了慈善机构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魄力,大刀阔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