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曙光参评院士的一连串问号

(2013-09-12 08:22:22)

张曙光参评院士的一连串问号

 

 

  王石川

  9月10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涉嫌受贿4755万元的案件,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不满足于官位,张曙光还觊觎着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中科院院士头衔。他曾于2007年、2009年两度参评中科院院士,均未如愿。张曙光受贿2300万元左右,用于参评院士。(9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为了参评院士,张曙光居然受贿2300万元,可看出他是多么渴望当上院士,也足以说明他为了当上院士,已经丧心病狂,孤注一掷。幸亏张曙光没有当上院士,否则必然成为科学界的丑闻。

  事虽如此,仍需追问:这2300万元都花在了哪里?张曙光两次参评中科院院士,分别以7票、1票之差败北,可谓离院士的头衔只有半步之遥,是不是金钱发挥了作用?都是谁拿了他的钱?

  张曙光为何拼命想当院士?报道称,身居高位的张曙光并不满足于官位,还一直努力当“学霸”,以维持其在铁路领域的权威地位。多名铁路系统人士对媒体表示,一旦官位加上学术地位,在铁路领域项目规划和建设中的发言权就更大。这种分析不无道理,此外,还与院士称号具有耀眼的实惠有关,业内人士称,院士相当于副部级干部,房子是180平方米的规格,出行配车,病了有高干病房。更重要的是,当上院士之后,很多科研项目唾手可得。其实,像张曙光一样想当院士的高官、高管可谓多矣,张曙光也许只是最歇斯底里、下赌注最大的一个。

  张曙光两次参评,两次成为候选人,都功亏一篑,原因在哪?有人称,“有人反映其两部专著是由人捉刀代笔”,“有人举报其学术造假”。向举报者致敬,否则像张曙光这种人成了院士,必是院士之耻,中科院之羞。

  但是,如果没有人举报呢?进而言之,当前的院士选举是否存在不正之风?报道中,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接受采访时直言,中国院士的评审过程,拉票现象存在,但是在拉票的过程中,如何送礼,送什么礼,这个没有人会说,“我只能保证自己不收礼,其他人我不保证。”这名院士不收礼,其他人呢?中科院院士邹承鲁说过,中国的院士选举制度,大体公正,但不是绝对的,“有些院士,说得不客气些,没这个水平却被选上了,原因就是做了幕后活动。”怎么做幕后的,是不是像张曙光那样送礼?

  院士评选中的不正之风,一些人挖空心思当院士,也再次提醒人们关注一个现实问题,院士制度要改革。前不久《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倡议,将院士制度改成类似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学会会员制度,其“会员”不享有任何特权,甚至还需要向学会交纳一定的会费。此外,早就有人提出应该打破院士终身制,不是一当上院士就一劳永逸,永远光环罩身。甚至有人建议,应该取消现行的院士制度。无论是打破终身制,还是取消院士制度,不管是否在理,都反衬出院士制度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张曙光没有当上院士,反而将因巨额受贿而接受法律制裁,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过,这起事件并不能画上句号,除了彻查谁收了张曙光的钱,更应该盘点当前的学术腐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