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解“看病难”,换位体验迈出第一步

(2013-08-15 08:00:16)

破解“看病难”,换位体验迈出第一步

2013年08月15日 新快报  
  ■王石川

  据报道,自7月份起,广东省卫生厅要求厅机关处级以上领导以患者或患者家属身份到广州地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院“看一次病”,全程体验挂号、诊疗、检查、缴费、取药等医疗流程。在13日的座谈会上,许多干部感叹,只有“看过”才知道“看病之难”竟然超出想象。看一次病,几位干部提出的修改意见达51条。

 

  看了一次病,居然“看”出了51条意见,貌似不可理解,实在颇为正常。每一个有过看病经历的人,在医院走一遭,恐怕都能提出不少意见。此次之所以成为被热议的新闻事件,是因为“看病”的主角是广东卫生厅的官员。

 

  卫生厅官员“看病”所遭遇的问题,其实并无新意,都是老问题。比如,挂号耗时久,“深夜12点挂号,队伍长达40多人”;再比如,诊断时间短,“从进医院到出医院整个流程花了一小时20分钟,但医生只给我看了3分钟。”此外,预约难,“我想约一家三甲专科医院的号,结果发现,所有主流的网上预约平台都预约失败,有好几家石沉大海,只有一家告诉我预约失败。”输液床不卫生,“花十几元用输液床,床单非常脏,护士一句‘无床单可换’了事”;床位供不应求,“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看上了,却被走廊、电梯口满满当当的加床吓了一跳”;不合格处方多达四成;至于指示牌不清,让患者无所适从,根本就不算事。最让患者感同身受的也许是医院一些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卫生厅纪检组长、监察专员、省卫生厅党组成员钟利娟直言医生把病人当成东西拎来拎去,丝毫未顾及病人尊严。

 

  广东省卫生厅官员体验看病,看出了医院的一身毛病。最耐人寻味的是,官员们普遍感到惊奇、震撼——有的感叹,只有“看过”才知道“看病之难”竟然超出想象;有的被走廊、电梯口满满当当的加床吓了一跳……或许可以认为,他们平时没怎么看过病,或者看病时有特殊渠道,无需像普通患者那样排队。如果经常到医院走走看看,就会发现看病难实属正常,应该不会有“超出想象”、“吓了一跳”的想法;当然,这也从反面佐证出,这些官员的全程体验并未走形式,如果“坐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如果走马观花,浮皮潦草,就不可能有那么强烈的真实感受。


  看出了“病”,容易;治病,难。问题的关键即是如何诊断,如何治病?像医院医护人员态度恶劣,并非孤例,他们“直接导致医患矛盾”,钟利娟将其遭遇转告给相关医院领导,这名医生第二天上门赔礼道歉了。不是每个患者都是卫生厅官员,他们被怒吼后能得到医生的道歉吗?“呆了1个多小时医生只看了3分钟”,折射的则是普遍性病症——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患者涌向大医院,医生忙不过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院不发达,社区医院几乎无人问津,如何改变这种不对称?

 

  “如果我不是副厅长,看病难不难?一定是难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如是说。如此表态,实属真诚。看病难,绝不是普通患者的撒娇,而是一种难以排遣的现实苦楚,每个患者都有权利看病不难,这考验着公共服务的水平,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机制,也考验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几名官员“看了一次病”,“看”出了51条意见,这些意见实际上是一道道考题,谁来解答?何时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如果迟迟没有答案,体验的意义就大打折扣,破解“看病难”就遥遥无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