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见啮噬“唐僧肉”,谁来降魔?

(2013-04-11 21:19:37)
[原创]【大家谈】又见啮噬“唐僧肉”,谁来降魔?
11595 次点击
10 个回复
王石川 于 2013/4/11 15:35:3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KCIS观察:投资2亿多元运作13年的阿房宫景区,被拆迁的消息还在发酵,突然传来埋有玄奘法师灵骨的兴教寺面临拆迁。拆拆拆,西安相关部门入骨三分地演绎了“China(拆那)”。事实上,放着兴教寺这个名扬天下的遗产不保护,却要粗暴拆除而申请所谓的世界文化遗产,真是毁珠留椟,不分妍媸!其实,欲行拆迁,何患无辞,申遗只是一个花枝招展却遮人口眼的笨拙理由而已,不得不问一句,谁来阻碍权力和资本交媾的脚步?

作者:王石川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95/96/1302/84687125.jpg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资料图)



4月10日,有媒体曝光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三分之二建筑面临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竟是申遗需要。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发愤怒,网友直斥拆迁理由“荒唐”,当地政府连千年古刹都不放过,实为文化犯罪。10日晚,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回应网友呼吁,表示“希望国家宗教局等有关机构及领导出面协调”。

投资2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被拆迁的消息,还在发酵,突然传来埋有玄奘法师灵骨的兴教寺面临拆迁。拆,拆,拆,难道西安相关部门意在入骨三分地演绎“China:拆那”?

名不正言不顺,即便是拆,也不忘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拆除阿房宫景区的理由是,“要申遗、要建设成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就必须重新按规建设。”(阿房宫遗址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军语);而拆迁兴教寺的理由,居然同样是为申遗,“因为申遗需要,兴教寺许多建筑需要拆迁。”敢情申遗成了万能药,申遗在此,诸神退位?其实,欲行拆迁,何患无辞,申遗只是一个花枝招展却难以遮人口眼的笨拙理由。

放着兴教寺这个名扬天下的遗产不保护,却要粗暴拆除,申请劳什子世界文化遗产,往轻了说这是毁珠留椟,不分妍媸,往重了这是傻X做法,还自鸣得意,唯恐天下人不知智商之低、行为之蠢、习气之跋扈。

不经民意认可的强拆,都是耍流氓。如此强拆,必有蹊跷。拆除阿房宫景区,有网友猜测,一拆一建,潜藏着腐败逻辑,此说虽未获证实,或者说尚待求证,但拆建之间,养肥了硕鼠,却非新闻。如今,拆迁兴教寺,虽然同样给人留下腐败想象,但显然更恶劣,让人依稀看到推土机政治的残酷碾轧,看到权力意志的不由分说,也看到资本与权力的眉来眼去——报道称,申遗拆迁的背后,是某公司的商业运作。

有个细节是,为保住寺庙,兴教寺住持宽池法师提出兴教寺退出申遗,有关领导竟称他“理念不超前”,并称“在兴教寺下面建一个寺庙花不了多少钱”。先不说新建寺庙与原寺庙不可同日而语,犹如赝品与真迹之别,单就“理念不超前”之说,就让人瞠目结舌,拆迁原来是时尚,是先进理念,该官员是忽悠僧人还是果真这样认为?若是前者,表明此人寡廉鲜耻,连出家人都欺骗;若是后者,则可解释为何强拆此起彼伏,申遗热为何高烧难退,因为官员认为强拆是做了好事,是在践行先进理念,如此逻辑一旦延展,后果可想而知。

“一代佛学大师竟然丧失了最后的休憩地,可悲可叹啊!”“为申遗拆遗杀鸡取卵”,“拆千年古刹,无知无畏!”这是网友的感喟,叹惋之情,愤怒之心,令人感同身受,但网友的声音能阻碍权力和资本交媾的脚步吗?委实不容乐观。网友力有不逮,唐僧高徒呢?

面对“悟空,快来救你师父啊!”的呼喊,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果真仗义执言。其实,即便真悟空下凡,恐怕也难以拯救兴教寺,正如历史作家十年砍柴所称:“唐僧在天上得知长安官府要拆掉埋其遗骨的兴教寺,找徒儿帮忙。有人告诉他,悟空在五指山劳教,八戒被妖魔杀死扔进黄浦江,沙僧因上访被逼进了北京久敬庄‘学习’。只得去找皇兄李世民,皇兄说:现今大唐故土当政者无所畏惧,他们如果要拆我那座昭陵,我都挡不住,何况兴教寺。”聊聊数语,直击现实之荒唐,权力之邪恶,唐僧徒弟之无助。

在《西游记》中,无数妖魔鬼怪要吃唐僧肉。任是孙悟空神通广大,也只能打死没有背景的吊丝妖魔,但凡稍有后台的妖魔都被接走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只是浪漫的传说。拆迁兴教寺的妖魔是谁?背后又站着什么样的后台?

今天,谁来降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