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个人心中都该有一个道德银行

(2012-11-12 02:15:05)
标签:

杂谈

每个人心中都该有一个道德银行
2012-11-12 燕赵都市报
  秦淮川

  每做一件好事,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存入公交公司为员工所开的“道德银行”账户中,当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还能兑换相应的奖品。今年8月份起,上海浦东公交金高公司推出了这项“好人好事不白干”的活动,得到员工积极响应。(11月11日《东方早报》)

  道德银行本不稀罕,但把它“嫁接”到公交系统,让人颇觉新鲜。设立职工道德银行,职工存入道德币,积累到一定分数便可兑换“奖品”,这种别致的道德考评机制,意在激励公交员工多一些责任担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再小的善只要为之,对受助人来说就是清风拂面,就是解渴的甘泉;再不起眼的善只要长年累月做下去,存储起来,再平凡的个体也能修炼成道德英雄。

  如果从“功利”的角度看,小善虽然不起眼,但多积几次,达到一定的标准,便可兑换一定的物质奖励,何乐而不为?

  公交系统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公交员工就是每天“擦拭”文明窗口的一分子。不同于一般职业,公交员工每天接触的人多,从事的工作单调机械,再加上压力巨大,更容易陷入疲惫乃至焦灼的状态,褒扬他们的善,激励他们行善,本身就是一种制度之善。

  有一种观点认为,像公交员工这类公共行业人员做好事,本就是一种道德义务,是本分,无需奖励。如果设立道德银行,不仅是对道德的功利化理解,对那些做好事压根就没渴望被奖励的员工来说,显得过于庸俗化。应该说,公交员工捡到手机归还失主、遇到车祸伸出援手,确实是责任,但并不妨碍给予他们奖励;他们做好事未必为了被表彰,但相关部门对他们表彰绝对不是一件坏事。更何况,有时他们面临巨大风险,比如面对歹徒临危不惧,再比如突发急病,为保护全车人员安全,强忍病痛停车,这样超乎个人利害的壮举,就应该受到种种奖励。

  还有人担心,存入道德币可兑换奖品,会不会使一些公交员工变得功利,比如为了得到奖品挖空心思做好事。且不说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即便真有员工为了拿奖品做好事,又有何担心的?做好事与拿奖品并不冲突,拿奖品了不等于就降低了做好事的价值,为了拿奖品选择做好事也削弱不了道德的成色,没有谁规定做好事必须不留名、不求利。如果要求做好事的人过于淡泊名利,不能有要求、有想法、被奖励,这恰恰是一种道德绑架,以后谁还愿做好事?基于此,如果浦东公交金高公司推出的创新机制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做好事,这值得欣慰。当功利的道德之花处处开放,当做好事成为一种自觉或生活方式,也许人们就不那么功利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道德银行,一个并不喧哗的道德银行,我们在默默存储道德,也许渴望兑换,也许从来没有想到变现为真金白银、锦绣奖品。怀揣美好,守住底线,只要精心呵护好属于自己的道德银行,无论是否有机会兑现,内心始终保持一定的纯净而踏实,社会也会因此而温煦明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