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案是剂促人反思的苦药
(2011-06-08 06:47:18)
标签:
杂谈 |
■药家鑫被处以极刑,维护了法律尊严,昂扬了司法公正,也推动了社会正义,而这恰恰能提升人们对法律的信仰
■是的,不可救“药”,但是沉重的现实不能不救,荒芜的人心不能不救,戾气日盛的社会空气不能不救。药家鑫案就是一剂药,这剂药很苦很涩,但愿人们吃下去能有疗效,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故意杀人罪犯药家鑫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行死刑。(今日本报A23版)
药家鑫的生命画上了句号,药案所引起的多重社会反思却无法画上句号。任何生命的终结都不值得亢奋,当初农家女张妙被药家鑫手刃是这样,如今药家鑫被正义审判,获得极刑,亦如此。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从药家鑫之死看到了不同的诉求。药家鑫之死,首先让人看到了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被告人药家鑫“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属罪行极其严重。”这种论断坐实了药家鑫的残忍与无义,因此死有余辜。但是,曾几何时,在坊间,有太多人担心药家鑫会免于一死,认为药家太有能量。这种焦虑,既来自网上传言对药家家境夸大其词的释放效应,更来自耳闻目睹的现实体验,因为毋庸讳言的是,现实中确有一些权势之人,通过弄权伤害司法公正。
如今,药家鑫被处以极刑,维护了法律尊严,昂扬了司法公正,也推动了社会正义,而这恰恰能提升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法律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药案判决结果所释放的意义,不容小觑。
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在药家鑫伏法后,其父药庆卫发了多条微博,比如,“我好无助,网友们你们就评论吧,哪怕是大骂也好,什么声音都是安慰。”饱受丧子之痛的药庆卫此刻的凄凉和失落让人们慨叹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思索,家长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如何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
从药家鑫之死,我们还应反思自己身上的戾气。不可救“药”、“药家鑫必死”,这是不少人强烈的呼声。诚然,药家鑫罪不可恕,但药家鑫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他的父母有责任,难道社会没有责任?如果只盼着药家鑫伏法,而不反刍悲剧;只看到药家鑫的残忍,而看不到残忍背后的某些社会生态;只喷薄内心的戾气,而不解剖这个极端个案,那么,谁敢说“药家鑫”不会再度出现?
事实上,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再到日前“药家鑫第二”——某司机撞倒人后再将其轧死,已经证明,药案不是孤例,它带给人们的沉重反思在于,绝不能把它当做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
是的,不可救“药”,但是沉重的现实不能不救,荒芜的人心不能不救,戾气日盛的社会空气不能不救。药家鑫案就是一剂药,这剂药很苦很涩,但愿人们吃下去能有疗效,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王石川
河北青年报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