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时评:高考人数减少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契机
(2011-06-07 09:12:06)
标签:
杂谈 |
黄河时评:高考人数减少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契机
高考报名人数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源减少。由于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降低,参加高考的适龄人口总量在不断减少。受此影响最直接的,应该是各类高校。面对生源逐年走低的趋势,我们的相关管理制度、招生政策该如何调整?
前些年各高校普遍扩招,但教师和配套设施却严重不足,高校学生“放羊化”现象十分严重,这显然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从几年前开始,有不少高职已经招不到学生,一些不知名的高校和开设过多的专业也出现了招生危机。如今,随着生源继续减少,高校能否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强化教书育人的职责,而不是继续陷入商业迷失之中?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对高校来说,意味着要铆足劲吸引考生,办好学,否则真有可能招不到学生或者招不够学生。学校管理者应及早转变办学思路,适应学生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大的趋势。
早在几年前,北京就出现了“学生荒”,一些中学班级甚至不得不关门大吉,原因就是北京户籍的学生大量减少。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必然锐减。这就给相关部门一个提醒,应及时调整户籍制度,或者改变现行的高考报名制度,让那些在北京的外地考生,有机会在北京参加高考。不止在北京,同样在上海等地,太多的孩子受困于户籍制度而不得不回老家高考,带来诸多的不便。如果一方面外地孩子们继续承受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公平,另一方面高校却招不到学生,那就会造成更多的社会不公。因此,相关政策出台宜早不宜迟。
还有,加分政策和招生政策是不是也应调整?曾有媒体报道,2010年重庆市高考加分人数居然高达3.37万人,占考生总数约17.19%。而北京2010年获加分的人数近1.1万人,占全部考生的1/8强。此外,北京等地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但在京的不少高校并未缩减招生名额。比如,去年北京高考生源比前年减少20%,但是北大、北师大等名校在北京地区的招生规模居然持平!这对西部地区以及不少人口大省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业内人士认为,学龄人口的萎缩,会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社会普及速度,这将深刻影响我国社会事业各领域的发展。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应成为教育深入改革的一大契机,也应成为户籍制度等相关制度变革的推手,从根本上推行教育公平、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