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领导升井”的暧昧想象

(2010-08-03 07:38:35)
标签:

杂谈

“只有领导升井”的暧昧想象


2010-08-03 01:55:00 来源: 山东商报 


最新消息显示,24名被困者生还希望不大,若真那么不幸,鸡西矿难也许创下了一个诡异的纪录——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人,除了两名矿领导成功升井之外,其他工人全部遇难。工人全都遇难、唯独领导幸免,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暧昧想象。

当然,首先必须强调的是,矿领导也是人,领导的命也是命,矿难来袭,每一条生命免于死神之手,都值得欣慰,如果没有内幕,领导安然脱险也应该向其祝福。这样的思维——工人生还希望不大,领导也不能苟活于世,是不厚道也不人道的。

但与此同时,当下,相关信息披露得并不充沛,在真相未明之际,公众有权利也有资格追问,为何独独矿领导能够幸免于难?这有三种可能,最能平息舆论的第一种可能就是,矿领导业务素质好、逃生能力强,在矿难面前善于脱身。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好。

但还有两种可能:

一是矿领导根本就没有下井,或者没有深入井下。对此,不少网友给予了猜测,“即使下去了,也没到真正的作业区,而是在洞口边上电梯门口等着呢,所以一见出事,自己先溜了。”“其实他俩可能压根就没入井,事故出现后补个签名就算入井了,反正入井的24人都没上来,谁来举报他们呢!”……所有的质疑都指向矿领导下井是否属实。

二是,让领导先走。领导确实下井了,但一看到时机不对,就当了逃兵;或者说领导太爱惜自己的生命了,一看苗头不对就逃之夭夭;再或者,矿领导是个官,一出现危险,“大家别动,让领导先走”。

当然,这两种推断都是揣测,是否属实有待求证。那么,坊间为何出现这些质疑呢?一方面固然与民众的个人体验有关,另一方面则与相关方面的信息公布不充分有关。如果没有一个使人信服的信息披露,公众必然浮想联翩。进一步而言,这暴露的还是监督问题,领导有没有下井,如何下井,怎么才算下井,是和工人同场作业还是装模作样地下井一游就算下井?由于这些细节不翔实,监督自然成为空文。


矿工遇难、领导幸免,其实是提醒,提醒相关部门,该如何才能确保“企业领导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和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不至于落空;还是一种拷问,怎么才算下井;更是一种逼问,如果连矿领导下井(姑且认为矿领导真的下井了)都无法杜绝矿难,还该怎么办?要知道,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企业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未采取有效探放水措施,现场管理、日常监管工作还存在漏洞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显然,如果没有严密的制度设计和严厉的监管、问责,领导下井了也无济于事。

王石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