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纵容一些银行想收费就收费?

(2010-07-26 10:05:35)
标签:

杂谈

 

谁在纵容一些银行想收费就收费?
今日金评 王石川

 

    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曾经让银行陷入“口诛笔伐”的同城跨行ATM取款手续费再有部分银行跟风上涨。在广州,继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内的四家国有大行全部实施同城跨行手续费4元的标准后,交通银行、广发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也从本月开始正式上调这一手续费。(据7月25日《广州日报》)

    跨行取款手续费从2元遽升为4元,涨幅高达100%,可谓翻番,这种大手笔非一般企业所能为、所敢为。持允而论,跨行取款收费不是不能调动,非要其维持在恒定的位置并不现实,但是,要上涨需要预设两个前提,其一,变动需讲道理,即说清楚为什么要涨价?其二,涨价需经过民意参与,因为一旦涨价就必然损害用户利益,也就撕破了事实上的契约关系。正如有学者所称,“你提价的时候,第一要知会客户;第二要听取客户意见;第三增加费用的话,告知究竟是哪些服务得到改进了。”

    遗憾的是,此次多家银行上调跨行取款手续费,是偷偷摸摸、悄悄进行,并未知会客户,也没有讲清为何一下子提价这么大的幅度,更没有在提高手续费之后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这种单方面突然提高手续费的做法,显然既不诚实也不公平,在不平等的博弈态势中,客户不得不“被自愿”。

    其实,银行擅提手续费并非孤例,在银行多过米店的现实语境中,银行擅提手续费无疑是对客户的不尊敬,但试问,银行为何敢于擅提手续费?

    原因极其简单,这只不过是垄断企业的垄断之弊间歇性发作的又一例证。涨还是不涨,涨多还是涨少,一切体现着权力意志,在所有的企业中也只有垄断企业敢这样做。正因于此,银行才敢想提手续费就提手续费,才敢逆民意而行,才敢不把客户放在眼里,也才敢将相关法规视若无物。

    银行敢于擅提手续费,还是因为“不提白不提”。换言之,违法成本近乎为零,除了受到道德谴责和舆论压力之外,他们毫发未损。当初银行巨头口口声声地称,跨行查询收费是和国际接轨,但业内人士调查发现,所谓的接轨仅仅是和巴基斯坦接轨,是银行为了收费而不惜寻找的借口而已。银行想收费就收费,并且一收就能成功,监管部门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无形之中就纵容了银行的坏脾气,既然能够多收费为何不收费呢?

    数年前,有心人调查发现,商业银行可以收费的项目多达100余项,银行收费时代已经到来。斯言不谬,小额账户管理费、密码重置费、银行卡挂失费、短信通知费……令人眼花缭乱,但显然有的收费明显属于乱收费,比如日前备受诟病的点钞费。可以说,如果不遏制银行蠢蠢欲动的利益之手,客户必然沦为唐僧肉。问题是,如果垄断未被真正打破,如果监管部门依然半睡半醒,银行怎能停止牟利冲动?王石川

 

 

 

 

银行收费岂能为所欲为

  2010年07月26日  珠江晚报

王石川

  继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内的四家国有大行全部实施同城跨行手续费4元的标准后,交通银行、广发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也从本月开始正式上调这一手续费。(7月25日《广州日报》)

  跨行取款手续费从2元遽升为4元,涨幅高达100%,这种“大手笔”非一般企业所能为、所敢为。平心而论,跨行取款收费不是不能调动,非要其维持在恒定的位置并不现实,但是,要上涨需要预设两个前提,其一,变动须讲道理,即说清楚为什么要涨价?其二,涨价需经过民意参与,因为一旦涨价就必然损害用户利益,也就撕破了事实上的契约关系。

  遗憾的是,此次多家银行上调跨行取款手续费,是偷偷摸摸、悄悄进行,并未知会客户,也没有讲清为何一下子提价这么大的幅度,更没有在提高手续费之后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它们依然傲慢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这种单方面突然提高手续费的做法,显然既不诚实也不公平,在不平等的博弈态势中,客户不得不被自愿。

  《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也许跨行手续费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公用事业价格,但该手续费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没有程序正义,没有民意参与,擅提费用是行不通的。

  但是,银行为何置法规与百姓利益于不顾,想怎样收费就怎样收费?原因很简单:违法成本太低,近乎为零,除了受到道德谴责和舆论压力之外,他们毫发未损。银行想收费就收费,并且一收就能成功,监管部门俨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无形之中就纵容了银行的坏脾气,既然能够多收费为何不收费呢?

  数年前,有心人调查发现,商业银行可以收费的项目多达100余项,银行收费时代已经到来。斯言不谬,小额账户管理费、密码重置费、银行卡挂失费、短信通知费……令人眼花缭乱,但显然有的收费明显属于乱收费,比如日前备受诟病的点钞费。可以说,如果不遏制银行蠢蠢欲动的利益之手,客户必然沦为唐僧肉。问题是,如果垄断未被真正打破,如果监管部门依然半睡半醒,银行怎能停止牟利冲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