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4·28列车相撞事故的三点思考
王石川
据中新社北京4月28电,28日凌晨,胶济铁路发生一起客车脱线相撞重大事故。据来自中国铁道部的最新消息称,事故已造成66人死亡、247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这是一起惨绝人寰的交通事故,闻者无法不颤栗。事故发生在28日凌晨4时40余分,正是旅客熟睡之际。那些死难的乘客,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在酣眠中走上不归路。一切仿佛是宿命,几乎是11年前的同一天——1997年4月29日,昆明开往郑州的324次旅客列车,运行到京广线荣家湾时,与停在该站长沙开往茶岭的818次旅客列车相撞,造成乘务员和旅客死亡126人,重伤45人,轻伤185人。两相比较,这一次的悲剧同样惊心动魄,令人扼腕叹息。
列车相撞事故正在调查之中,事情的前因后果有待进一步详查,在真相尚未廓清之际,笔者有三点期待:
其一、能否有独立第三方介入调查?近些年,重大、特大事故频仍,事故让人哀恸,有的调查结果则让人沮丧。比如,广东九江发生大桥坍塌事故后,广东省交通厅就九江大桥被撞坍塌事故向媒体通报:专家组认为九江大桥验收时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建成通车以来建设单位养护管理规范;撞桥事故发生前结构处于安全状态……这一调查结果激起了舆论强烈反弹,究其原因,缺乏独立第三方的介入,调查结果值得存疑。为避免贻人口实,此次列车相撞事故应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调查。独立的第三方要淡化利益色彩,回避干扰,不受任何一方牵制,最大程度地保持客观、公允,只对真相负责。
其二、能否促进引咎辞职制度成形?我们不会忘记,1988年1月24日,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列车,运行至贵昆线且午至邓家村间,由于列车颠覆,造成旅客及铁路职工死亡88人,重伤62人,轻伤140人。国务院接受原铁道部长丁关根引咎辞职的请求,当年3月1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25次会议决定,免去丁关根铁道部部长的职务。铁道部长的引咎辞职,令时人一片激赏。再往前追溯,1980年,"渤海二号"翻沉事故后,主管石油工作的副总理康世恩被记大过;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震惊中外,林业部长杨钟被解职。
还有一个细节不能不提,1月23日20时48分,北京开往青岛的D59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济南铁路局管内胶济线安丘至昌邑间时,发生重大路外交通事故,造成18人死亡,9人受伤。同样是胶济线,短期内出现两大的悲剧,谁来负责?是不是人祸?济南铁路局党委书记、局长被撤职是不是终点?
引咎辞职,以谢国人,这在国外已经形成成熟的制度,比如在韩国,崇礼门被焚,迅即之间,韩国政府文化遗产厅厅长俞弘濬,因此向时任韩国总统的卢武铉递交辞呈,韩国首尔市长吴世勋也向民众公开道歉。反观国内,引咎辞职较为罕见,往往在多方压力下,才羞羞答答地道歉,或无奈辞职。更可悲的是,有人对引咎辞职不以为然,在阜阳,原工商局长因毒奶粉事件下课,有人愤愤不平:几十万种商品,只要一种出了问题,工商局长就要下台,谁还敢干?如此逻辑,令人哑然。
其三,能否重新审视铁道部的地位?进而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据报道,在今年两会上,铁道部没有并到交通运输部,原因据说是按照目前政府的职能难以定位,只有在铁道部政府职能转变后,才可能合理调配整合,并入交通运输部。对此,一些政协委员颇有微词:"改革滞后,倒成了拒绝进一步改革的借口了!"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更是透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在获悉国务院要进行机构改革后,"从去年下半年,铁道部就到处做工作",列举种种理由,以具有特殊性要求保留铁道部。李君如透露,最后还是今年的雪灾保住了铁道部。(见3月13日《成都商报》)
是雪灾保住了铁道部,这话真让人百感交集。试问,面对频仍的火车事故,面对一批又一批乘客的无辜殒命,等到日后再有人呼吁改革铁道部,要求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时,会不会出现事故保住铁道部的怪象?其实,正因为铁道部举足轻重,要承担战略大任,要面对莫测的雪灾等等,在事故屡屡叩动人心时,就更需要及时改革。
让我们一起为死伤的乘客表示默哀,让我们一起祈祷悲剧少些发生。其实,对死难者最好的抚慰就是将真相大白于天下,让责任人为之埋单,启动更深入的改革,革除相应的积弊。
http://news.sina.com.cn/c/p/2008-04-28/132513805090s.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