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该提高使用公车的代价

(2007-09-11 20:15:20)

更该提高使用公车的代价

王石川

 

"我们希望未来市民通过公交出行的比例能达到50%。"昨日,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一再强调。"大运量、快速城市公交系统建设滞后,进一步加剧大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同时,王凤武也表示,应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轿车的代价,如上海一般必须花钱买牌照,减少停车场地但提高收费标准等。(9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轿车的代价,让市民买不起车,开不起车,养不起车,进而选择通过公交出行,这种逻辑关系有着良苦用心的算计。让人肃然之余不免哑然。

 

当然,一定程度而言,笔者也认为,控制私车发展有着前瞻性的眼光。毕竟,截至2006年底,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149万辆,比上年的860.67万辆增长33.5%。专家也表示,我国交通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20%。如果不加以控制,交通能耗将很快达到总能耗的30%。因此,适当地控制私家车,颇有现实意义。

 

问题是,如果只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轿车的代价,而不去考虑限制公车,就未免选择性失明,有厚此薄彼之嫌。

 

关于公车有两组数字。其一,数字显示,我国公车费用每年消耗约3000亿。如此消耗委实惊人,如果适当提高使用公车的代价,就完全可以解放一大批公车。如果如果把数千亿公车消耗费分一杯羹给公交建设,来保障公交优先,保障公交绿色通行,吸引公务员们也乘坐公交车,也吸引市民积极乘坐公交,必是多赢。通过公交出行的比例能达到50%,不在话下。

 

其二,去年,中非合作北京峰会在北京召开,由于实施了交通管制,大约有49万辆公车被封存,原本有"首堵"之称的首都北京"交通顺畅,秩序井然",最耐人寻味的是,"49万辆公车入库封存,各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影响。"一言以蔽之,城市交通拥堵和数量庞大的公车难脱干系。

 

私车和公车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的保有量都数字惊人,对交通拥堵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倘若只提高一方的使用代价,势必引起另一方的强烈舆论反弹。数日前,北京实施单双号限行,限行这几天,北京市空气质量大有改进。然而,这种初衷良好的举动仍然遭受了一些争议,私家车一族中就不乏强烈抱怨者。

 

其实,建设部官员之所以煞费苦心地提出——要提高普通市民使用私车的代价,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提高市民通过公交出行的比例。市民为何不愿乘公交?笔者觉得,更该反思的是公交为何对市民没有吸引力,如果公交一路绿色通行,交通无障碍,市民不可能不选择公交的。还是以数字来说明,数字显示,在北京,2005年,公交方式平均一次出行9.5公里要花60多分钟;小汽车平均一次出行14公里,则不到40分钟。乘坐公车,如此磨蹭,那些有家庭实力的人买私车出行,便是必然的选择了。

 

其实,在现实语境中,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只要公权力部门和公务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推行何种措施都会很顺利,都会赢得民众的积极支持。民众怕的是,政府部门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自己不率先做好榜样,老让民众做榜样,如此,民众自然腹诽,甚至进行软抵抗了。因此,不管是公交优先也好,控制私车也罢,还是提高用车代价,笔者都希望首先从政府部门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