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的爱与哀愁
王石川
昨天,在百蝶缘世界蝴蝶展览上,百蝶缘志愿者营地的秘书长王少明告诉记者,今年在南京城里蝴蝶越飞越少,经调查,截至2006年南京还发现了9科72属109种蝴蝶,而今年却少了1/3。(6月4日《现代快报》)
今天是第36个世界环境日。在世界环境日前夕传来蝴蝶越飞越少的消息,让人黯然。亚马逊盆地一只蝴蝶轻展翅膀,太平洋就会卷起飓风,如果说这种蝴蝶效应诠释的是世界的关联性,那么蝴蝶越来越少则直逼一个残酷的事实:城市环境趋向恶劣。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环境日设立的初衷颇有现实针对性——“以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作出贡献。”应该说,这是一个温情的约定,同时又是一个焦灼的决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我们不能正视环境的日趋恶化并自我救赎,我们终将在劫难逃。
没有大爱,没有危机意识,世界环境日显然无法诞生。然而,承载了人类无限冀望,走过了忽忽30多载的世界环境日遭遇的是一地尴尬,它是如此哀愁,我们是如此忧伤。
有论者说:“30年前的中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生活,会如此富足。同样的,30年前的中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环境,会如此糟糕。”斯言不谬!据《市场报》6月4日报道,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达到2600万吨,超出环境容量1倍;酸雨的覆盖率达到国土的1/3;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经城市的河流严重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患上呼吸道疾病。而水利部提供的数据则显示:目前我国生活用水超标问题尤其突出,半数以上的城市有地下水污染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中国生态保护》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
环境堪忧,绝非危言耸听,仿佛是一场黑色幽默,就在世界环境日来临前夕,太湖蓝藻引发的饮水危机以“猝不及防”的方式拜访了无锡市民。太湖病根在何处?人民日报的解读是“污染是主因,治本在控污”。其实,稍加留意我们即可发现,我们人类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大自然的惩罚,惩罚并非无缘无故,首先是我们自己践踏和羞辱了我们的环境。可资验证的是,每年国家环保总局查处的全国环境违法案件数字惊人,但又有多少环境违法案件成漏网之鱼?当环境恶化到让人惊悚的地步,又有多少人有危机感?又会有多少地方警醒?厦门px项目想必不是孤例吧?
除了自救,我们别无它法。在世界环境日前夕,我们看到,
1800名成都市民联合发起了“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并希望能将6月5日定为成都的“无车日”;在石家庄,市民呼吁有车族每周少开一天车,采取骑自行车等环保的出行方式;在宁波,宁波市生态办日前积极倡导广大市民在6月5日响应“少开一天车,我为绿色做贡献”活动。诚然,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无论是少开车,还是无车日,用心良苦,都有利于污染减牌,都益于环境友好。但是,我国已迈入汽车社会,单靠设立“无车日”,无疑只是杯水车薪式的自救。
同时,我们还看到,在循环用水被大力提倡的今天,循环用水的处境尴尬。据《信息时报》6月4日报道,的一项公益性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一人不循环用水。我们还必须诚然,公众的环保意识的确堪忧,诚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直言:“当前中国环保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公众参与程度太低是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堪忧的环境,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我们再也不能等待了。否则,我们将无“立锥之地”,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为了世界环境日不再哀愁,我们就要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