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户籍改革应破除挤牙膏思维

(2007-04-21 00:03:00)
户籍改革应破除挤牙膏思维
王石川
 
    据《京华时报》4月20日报道,从现在开始,父亲是北京市集体户口(不包括在校生集体户口和驻京办事处、联络处等集体户口),子女可以随父报出生或投靠父亲进京入户。昨天,市公安局宣布推出包括这一政策在内的9项户籍管理便民措施,并生效施行。
 
    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北京市公安局推出的9项户籍管理便民措施,较之以往都是一种看得见的进步。因此,打量这一令人欣喜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决策层的善意,可以预想到外来人员的合法权利将被逐步重视,但是不得不说,这一变化更让人窥见户籍改革的艰难。
 
    细览这9项措施,与以前相比的确是进步,但这种进步尚不明显,尚不足以让人击节赞叹。以“父亲是北京市集体户口,子女可以随父报出生或投靠父亲进京入户”为例,与以前孩子出生只能随母亲落户的政策相比,允许孩子随有北京市集体户口的父亲落户,这是一大进步,但是这仍属于浅层次的改善,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只能属于纠偏的范畴,理由是不允许孩子随父亲落户原本就不合理,现在允许孩子随父亲落户充其量是“知错能改”。
 
    尽管是如此些微的一小步,也是来之不易。去年媒体报道的父亲摔死婴儿的消息至今让人心悸和激愤,据《南方周末》报道,刘瑞良的儿子出生后,刘瑞良跑到南口派出所去办户口。户籍警察说,像他这样的北京集体户口,必须有房产证明才能让婴儿落户在北京。43天里,刘瑞良四处奔波为孩子上北京户口。无望后,在元旦之夜摔死了他满月不久的小生命。值得注意的是,悲剧主人公刘瑞良是北京市集体户口,妻子是外地人,按当时政策,自然无法为儿子落户。这起悲剧当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把悲剧的肇因归咎为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如今,北京市允许孩子随有北京市集体户口的父亲落户,不知道是否与此事件有直接联系?但无论如何,民间要求户籍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在这一前提下,北京市的户籍改革是民意压力下的一种缓冲反应,多少有些被动的意味。
 
    近年来,最受公众诟病的三大民生难题是“医疗、教育和住房”,除此之外,最受公众诟病的就属当前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了。不尽相同的是,三大民生难题逐渐在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比如,医疗改革如今已经紧锣密鼓地启动,而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存续时间最长,尽管公众的不满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户籍改革似乎总是处于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的地步,始终没有实现取消城乡户口对立的现状,二元户籍制度始终魂灵不死。在此基础上的任何修补虽然有一定意义,但始终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大手术,由此萌发了许多悲剧,也制造了许多黑色幽默,最终反映在权利层面就是外来人口受到伤害、农村户口遭到歧视。
 
    尽管民间千呼万唤,户籍改革仍然步履蹒跚,远远没有达到公众的冀望。但是,有人屡屡担心取消彻底的户籍改革将导致城市因涌如太多人口而瘫痪,这是杞人之忧,对此许多专家早已进行了否决,此处不赘述。其实,需要明确的是,公众之所以强烈要求彻底的户籍改革,当然不是为了追求一张城市户口,或者是一个名分,其潜在的隐喻只不过是呼唤权利平等而已。因此,尽管当前一些省市在户籍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所以赢取喝彩声少,正因为外来人员尽管便利地涌入城市,但并没有真正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待遇,不仅没有实现权利平等还常常遭受被侵害合法权益的现实。
 
    一言以蔽之,彻底的户籍改革是大势所趋,挤牙膏式的改革不仅达不到公众的心理预期,反会激发公众的不信任和反感。在中央一盘棋的前提下,我们更愿意看到户籍改革更有力度,步子迈得更大一点,并且实至名归,让农村户口居民和城市户口居民沐浴到一样的福利和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